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轻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制备一种储热调温性能优良的相变微胶囊复合织物,探讨了不同黏合剂对制备复合织物的影响。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外层包覆尿素改性的蜜胺树脂的相变微胶囊,利用SEM表征微胶囊的表观形貌和粒径分布;然后分别以水性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作为黏合剂,通过干法涂层的方式将微胶囊整理到纯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形貌、储热性能、升降温动力学性能和耐洗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骤变的过程中,两种复合织物的升降温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经聚丙烯酸酯整理的织物表面更加致密、光滑,熔融相变焓达到30.57 J/g,调温时间延长了70%,具有较好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织物的调温性能,采用锐孔凝固浴法,以正二十烷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相变微胶囊。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对相变微胶囊的外貌形态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制备正二十烷/海藻酸钠相变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2?5%,CaCl2的质量分数7?0%,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6?7μm,相变潜热为117?3 J/g,微胶囊的耐热性能良好,明显地改善了织物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受冷空气过程影响,四川北部地区时常出现突发性降温及大风天气,导致架空导线微风振动动弯应变接近常规线路段安全阈值(200με),超过大跨越线路段安全阈值(120με)的情况频繁发生;现有导线端部位置及常规防振锤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严重威胁四川电网运行安全。针对此问题,文中以1437 m档距的±500 kV德宝线424号至425号塔线路段为例,依照现有大跨越线路段防振设计标准,开展了防振设计效果评估试验优化研究,给出了更适用于川北大风区大档距线路段的防振设计形式。推荐的防振设计方案是在室内试验档上经过模拟试验、分析和优选后得到,满足防振相关技术要求,可最大程度降低输电线路大档距线路段出现致命缺陷的风险,确保区域电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可持续释放,缓释时间较长的载药复合织物,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壁材,中药老鹳草水提取物为芯材制备得到老鹳草微胶囊。以水性聚氨酯为黏合剂,通过干法涂层将老鹳草微胶囊整理到纯棉针织物上制备得到复合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等对老鹳草微胶囊及复合织物的形貌、耐热性、缓释性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老鹳草微胶囊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3.9μm,载药率为33.0%,在325℃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制备的老鹳草微胶囊具有缓释性能,其释放遵循非菲克扩散规律,在缓冲溶液中可持续释放24 h以上;复合织物中药物释放遵循同样的规律,在缓冲液中的释放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相变微胶囊复合织物内部环境的耐低温性能,自制了一种低成本相变微胶囊,将其涂覆于平纹、斜纹、纬平针三种类型织物,并对不同类型织物内环境的耐低温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尿素-密胺树脂为壁材,正十八烷为芯材制备相变微胶囊,同时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将相变微胶囊发泡涂覆至平纹、斜纹、纬平针三种织物表面,并对复合织物进行了多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光滑,呈圆球形,重均粒径约为20.6μm。包覆率达到89%,相变热焓达到了200.5J/g。整理后三种织物的热阻性能分别提高了31%,25%,29%。耐低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纹组织的耐低温效果最佳,其低温抵抗时间约为6min。复合织物的透气性能略有降低,经、纬向断裂强力分别增加了17%和11%。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通过检测人体行为动作产生的静电信号进行人体动作识别的方法.在分析人体荷电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静电信号检测系统采集被测人员的5种典型动作(行走、踏步、坐下、拿取物品、挥手)的静电感应信号.对采集的5种动作的静电信号进行特征参量提取和显著性差异分析,优化用于分类的特征参数.基于Weka平台使用3种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C4.5和随机森林)分别对采集到的250组样本数据通过10折交叉验证进行了分类识别,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的识别效果最好,正确率可达99.6%.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单人环境下基于人体静电信号的动作分类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典型人体动作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相变微胶囊对整理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首先以正十八烷为芯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正十八烷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形貌和粒径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涂层工艺将不同浓度相变微胶囊整理到SMS织物上,形成相变调温织物,通过SEM、红外测温仪、织物透气量仪、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手段,探讨相变微胶囊整理对织物表面形貌、调温、透气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呈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经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织物的升降温速率均明显变缓,具有优良的蓄热调温功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提高。整理后智能调温织物虽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服用性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可持续释放,缓释时间较长的载药复合织物,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壁材,中药老鹳草水提取物为芯材制备得到老鹳草微胶囊。以水性聚氨酯为黏合剂,通过干法涂层将老鹳草微胶囊整理到纯棉针织物上制备得到复合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等对老鹳草微胶囊及复合织物的形貌、耐热性、缓释性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老鹳草微胶囊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3.9μm,载药率为33.0%,在325℃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制备的老鹳草微胶囊具有缓释性能,其释放遵循非菲克扩散规律,在缓冲溶液中可持续释放24 h以上;复合织物中药物释放遵循同样的规律,在缓冲液中的释放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9.
药物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可以使织物获得抗菌、芳香和保健功能,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现主要论述了附加药物微胶囊的纺织品的原料和制备方法,简述了药物微胶囊织物中药物的扩散机理和模型,并介绍了附加药物微胶囊纺织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药物微胶囊应用在纺织品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非遗蔚县剪纸是中国唯一的点彩剪纸,其传承与发展遭遇困难。文章调查了蔚县剪纸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认知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