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77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洞庭湖区三口水系分流量的持续减少和三口水系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三口水系的生态流量严重不足。基于洞庭湖区三口水系的主要水文站2003—2018年逐日平均流量和1973—2002年逐月平均流量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不同水文学法的生态基流确定方法,得出逐月和全年的生态基流推荐值,并分析其保证率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江口站、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的全年生态基流分别为208.18、49.44、75.39、2.52、93.94 m3/s,全年生态基流保证率分别为84.83%、37.52%、51.88%、21.84%、42.60%;各水文站汛期的生态基流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8月份、9月份和6月份依次递减,汛期的生态基流及其保证率明显高于非汛期。研究提出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为洞庭湖区三口水系的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其水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期改善其水环境。基于MIKE21构建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取总氮和总磷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连通调度方案下大通湖的氮磷浓度变化,采用滞水区面积比例、浓度变化指数、换水率和水质浓度改善率,评估6个连通方案下大通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引水调度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大通湖水环境,当引水前期流量取30 m~3/s,出口水位控制在25.48 m时和引水后期流量保持为30 m~3/s不变,出口水位调整至25.88 m时,大通湖水环境改善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善类似湖泊水环境和提高引水调度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水沙数据,以冲积大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大河的河型分布及成因。中国大河的冲积河段以弯曲与辫状河型为主,局部河段为分汊与网状河型。综合考虑河型分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认为相对输沙率(来沙量与输沙能力之比)、相对河岸侵蚀切应力(近岸水流切应力与河岸临界抗冲切应力之比)和河谷地形控制(如节点和宽度)是决定河型成因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一直是无资料水文计算的难题。由于北京山区小流域下垫面条件随着山区发展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亟待修正与提高。在野外调研、洪水调查和推理公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实测暴雨径流数据修正推理公式的设计净雨,并利用2012年"7·21"特大暴雨后48条小流域的洪水调查数据得到新拟合公式。选取北京改进推理公式、"铁一院公式"、分区经验公式和修正后改进推理公式进行比较7个区县的7条典型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结果,认为随着小流域暴雨径流观测数据的积累,提出修正推理公式的方法是可以逐步提高推理公式在北京山区应用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网络(WSN)集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等多学科多领域,近年来得到各方广泛关注和研究,其应用也有着广周前景.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分析比较现有智能交通系统数据采集手段.重点介绍无线传感网络在交通中的应用,分析无线传感网络在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给出系统模拟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河源玛曲河段河型沿程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源玛曲河段是一段特殊的冲积平原河道,接连出现了网状河型、分汊河型、弯曲河型和辫状河型,在270km的流程里,冲积河型发生了4次河型沿程变化.通过遥感图像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描述玛曲河段河型多样性和河道的基本特征,分析河型沿程变化的原因.玛曲河段的冲积河道主要发生4次河型变化,即网状型-分汊型、网状型-弯曲型、弯曲型-辫状型和辫状型-弯曲型.网状型-分汊型变化的原因是地形限制,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植被发育.网状型-弯曲型变化的原因是地形限制、河床比降由大变小、河岸物质组成沿程变细.弯曲型-辫状型变化的原因是白河入汇、河床比降变大.辫状型-弯曲型变化的主原因是下游峡谷段河床下切和黑河入汇.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滨河草甸对弯曲河流河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源区弯曲河流的6个河段进行水流特征和边岸植被特征等方面的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岸植被对弯曲河流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弯曲河流普遍发育于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分布区,河岸植被发育良好,河流形态发育良好;②研究区6个试验点的植物种类繁多,以中生、湿中生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凹岸和凸岸的植被覆盖情况差异明显,凹岸植被生长时间长、植被群落相对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植株平均高度较高,平均覆盖度是凸岸的1.5~2.0倍;③凹岸草甸植被的淘刷主要发生在每年7—8月的洪水期,植被根系层下部因淘刷临空而坍塌形成护岸,从而减小了凹岸河湾演变速度;④发育良好的河岸植被不仅减轻了河岸侵蚀程度,而且提高了河岸土体的机械强度,有利于保持河湾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大河坝河是黄河源兴海-同德盆地下切形成的辫状河道,河道横向发展受两侧河谷的限制,但是对于青藏高原这类窄谷型辫状河道的形态特征与形成条件缺少认识.基于野外考察、遥感影像和水文气象数据,分析大河坝河的卵砾石补给来源、河床物质组成、河谷坡降、河谷宽度等因素,初步揭示其辫状河道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卵砾石的过量补给与粗粒径床沙...  相似文献   
9.
李志威 《石材》2022,(12):36-38+97
为解决园林置石施工存在的工程量大、工序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材料选型、现场测设、土石方开挖、基础施工、绿化种植等不同施工技术要点的梳理,致力于提升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为同类园林置石项目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弯曲河流横向迁移的渐变过程和裁弯触发的突变过程,使得野外观测其全演变周期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开展室内水槽实验塑造和模拟弯曲小河演变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通过系统地总结室内水槽塑造弯曲河流实验的实验条件与研究结果,从影响弯曲河流形成与演变的关键因素如水流、泥沙、比降和植物四个方面,对以往水槽实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前人实验研究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从正过程(弯曲至辫状)和逆过程(辫状至弯曲)两个方向去设置水槽实验条件,以期获得弯道演变的维持条件和确定弯曲-辫状相互河型转化的临界水流-泥沙-植被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