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目前家居装饰材料在触感、环保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工艺改进和相关印刷原料制剂研发,实现了表层立体感、凹凸手感强、轻便、安全、防火性能好、便于整体家居组合、使用周期长、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绿色环保等特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快速前处理方法,分析绿茶中甲萘威农药残留,对比纳米竹炭(NBC)和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及用量去除茶叶基质效应的效果。结果表明,PSA对茶叶基质的净化效果较差,而NBC净化效果明显,其最优用量为30 mg。以金溶胶为增强基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得到定性定量分析茶叶中甲萘威农药残留的3个特征谱峰:1103、1213、1557 cm~(-1)。以1557 cm~(-1)的峰强度,建立茶叶中甲萘威农药残留线性分析方程,该方程在0.28~5.56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744,方法回收率在76.5%~9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87%~6.98%之间。该方法分析茶叶中甲萘威农药残留的最低检出浓度可达到0.83 mg/kg,符合国家规定标准1 mg/kg,单个样本检测时间在10 min内完成。研究表明,采用SERS技术结合快速前处理方法分析茶叶中农药残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烧结台车体、档板、篦条的工况条件和损坏原因,介绍了新研制的新型烧结台车材质及其使用效果。表明,与原材质相比,在耐热、耐磨,耐蚀等方面均有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涟源钢铁厂烧结使用的原料达20余种之多。为获得最低的配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在建立线性规划教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上机计算,得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配矿方案。为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增加发电量、提高效益,针对葛洲坝电厂19号机组的改造增容,首先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定子铁芯、定子线棒、转子磁极线圈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对安装质量和工艺水平的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传统框式桨、传统框式组合桨和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三种框式桨在相同工况下搅拌槽内的速度、流型和湍动能。结果表明:传统框式桨搅拌槽内流体流动以水平环流为主,在框式桨上方和框式桨中间区域流体流动不充分;传统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框式桨上方由于二折叶桨的作用使得框式桨上部流体流速变大,槽内流体上下部的流动得到加强,但在框式桨中心区域依旧存在流动死区;新型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两层桨叶间的连接流得到了加强,框式桨底部和中间区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更加充分。在考察的三种框式桨中,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混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框式组合桨应用于化工合成工业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动盘车,可以提高检修效率。以SF150-96/15600水轮发电机为例,根据其结构组成,由电磁感应定律建立发电机定转子启动电流计算模型,通过在发电机组检修前后盘车现场调试与应用,证明了计算模型所推导的电动盘车定转子电流的合理性。电动盘车虽然增加了部分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相对复杂,但操作简单、方便可靠、停落点精确、自动化程度高,能准确测量出检修发电机组的轴线,保证发电机轴的摆度和瓦温均在规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化成分的铅山群体种茶树鲜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铅山群体种茶树春梢鲜叶生化品质特性,为其适制性、新品种选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8份铅山群体种单株的春季新梢鲜叶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铅山群体种生化成分多样性丰富,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44~2.04,均值为1.83,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1.6%~47.72%,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2.83%~23.07%,游离氨基酸范围为2.77%~5.16%,咖啡碱含量范围为3.22%~4.94%。聚类分析将28份单株分为5类,每一类均含有不同的亚组,各类均有典型的生化特征。依据儿茶素品质与苦涩味指数,初步筛选出4份优良单株,其中No.17和No.18适制绿茶,No.5和No.3为红绿茶兼制。最终从铅山群体种中筛选出5份高水浸出物、1份高游离氨基酸、1份高儿茶素、6份低茶多酚等特异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嫩度河红茶特征香气组分情况,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同一品种制作的不同嫩度的河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红茶中共检测并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化合物10种、酸类化合物4种、醛类化合物9种、酮类化合物7种、酯类化合物19种、烯类化合物10种、杂环类化合物5种、烷、萘及其他类化合物4种。醇类相对含量14.03%~19.47%之间,酸类相对含量1.29%~3.31%,醛类相对含量为3.64%~11.81%,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0.94%~2.99%,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10.29%~15.43%之间,烯类在1.84%~2.87%之间,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在4.03%~5.92%,烷、萘及其他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低于0.66%。不同的嫩度的河红茶香气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不尽相同;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也随着新梢嫩度的降低而提高,香气成分含量以T4最优。通过OPLS-DA及VIP分析发现,不同嫩度河红茶关键性成分分别为:水杨酸甲酯、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醇、己酸顺式-3-己烯酯、苯乙醛、α-法呢烯、苯甲醛、γ-杜松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酸、癸酸乙酯、3-己烯-1-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壬醛、β-紫罗兰酮、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类)、己酸己酯、α-蒎烯。这些变化的关键性香气物质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青香、甜香等。以上结果阐明了河红茶香气成分分级指标,为实现河红茶香气品质客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榆次会议,提出用空库排沙方案处理汾河水库泥沙问题。汾河水库是山西一座大水库,肩负着太原市防洪和工业与人民生活用水,以及汾河中、下游15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的艰巨任务。因此水库洩空排沙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为此我们选择与汾河水库泥沙物理特性基本相同的汾河二坝进行模拟洩空冲刷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