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7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篇
冶金工业   2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耸高层钢结构焊缝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是一种危及结构安全甚至引起结构倒塌的钢结构重要破坏形式,已经引起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关心和重视.高耸高层钢结构焊缝多轴高周弹性应力疲劳和多轴低周塑性应变疲劳劣化机理和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是:1)焊缝应力和应变演化过程分析;2)焊缝疲劳损伤表征;3)焊缝疲劳寿命预测与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焊缝多尺度应力和应变状态模拟方法;2)焊接残余应力场的产生机理、分布模式和松弛规律;3)焊缝等效疲劳损伤参量的数力学表征;4)焊缝疲劳劣化机理;5)焊缝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高耸高层钢结构焊缝疲劳劣化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虚拟实验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实验模式。分析目前微机接口实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对微机接口虚拟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截获用户实验程序I/O指令的VDD虚拟设备驱动技术为基础来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中断系统是微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阐述了虚拟中断实验的具体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机接口虚拟中断实验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不占用系统硬件资源,具有实验容易、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机接口虚拟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微机接口实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对微机接口虚拟实验的实现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微机接口虚拟实验的作用以及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Damage alarming and safety evaluation using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is an area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activity for long-span bridges. In order to exten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damage alarming technique for bridge expansion joints based on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was develop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expansion joint displacement were analyz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obtained to describ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placements and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damage alarming index was defined based on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t last, the X-bar control chart was utilized to detect the abnormal change of the displacements.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that temperature and traffic condition are the domin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displacement. When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X-bar control chart is set to be 0.003, the false-positive indications of damage can be avoided. The damage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er X-bar control chart can detect 0.1 cm damage-induced change of the expansion joint displacement. It is reasonably believed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robust against false-positive indication of damage and suitable to alarm the possible future damage of the expansion joints.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带缝软钢阻尼墙的特点和受力机理,通过ABAQUS软件对5种软钢阻尼墙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得出了各自的滞回曲线,由此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其耗能能力和滞回特性.结果表明,带竖缝的软钢阻尼墙承受反复荷载时,改变了原有钢板依靠剪切变形的耗能方式,主要以缝间壁柱的弯曲变形进行耗能,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滞回性能.试件ZNQ-2~试件ZNQ-5中,以ZNQ-4型软钢阻尼墙的耗能性能最佳.本文分析结果为软钢阻尼墙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塔对大跨度三塔连跨悬索桥抖振性能的影响,以世界第一大跨度三塔连跨悬索桥——泰州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有限元的结构非线性时域分析,研究了中塔型式和中塔纵向刚度对大跨度三塔连跨悬索桥风致抖振响应的影响。实测模态参数与计算模态参数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人型中塔,A型中塔可显著降低主梁扭转抖振位移并削弱竖向与横向位移响应;主梁侧向抖振位移几乎不受中塔纵向刚度的影响,增加中塔纵向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主梁竖向及扭转抖振位移响应;中塔纵向刚度变化对边塔平动抖振位移影响微弱,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中塔纵向刚度可以显著降低中塔顺桥向平动和扭转抖振位移,同时在略微增加边塔扭转抖振位移的前提下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塔横桥向平动抖振位移。  相似文献   
7.
熊九郎  林萍华  董寅生  李爱群 《功能材料》2006,37(2):255-258,261
应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作耗能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阻尼器,介绍了Ti-Ni合金环的制备及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分析了加载卸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与环内应力的关系.当无档板对Ti-Ni合金环进行横向约束时,由于环内的应力没达到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应力,表现为线弹性,并且回复力非常小.当档板对环施加水平约束,出现滞迟耗能.随着位移的增加,回复力和滞迟环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滞迟环形状发生变化.小位移时,滞迟环为透镜状,当位移达到一定值时,滞迟环为倒三角形.倒三角形的滞迟环与双折线形滞迟环相比,在振动控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试验在实际的桥梁上针对结构损伤的识别和定位研究难以进行,且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模型试验方法在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中尤为重要。参考润扬大桥,面向损伤识别设计制作了悬索桥试验模型。对该试验模型进行了动态测试,并对Morlet小波变换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波理论识别模态参数的改进方法,将其应用到模型试验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和识别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橡胶隔震垫与摩擦滑移板串联的组合式基础隔震层的动力特点和适用性,分析了整体倾覆力矩、支座竖向差异变形、上部结构竖向刚度等对串联的组合式隔震层的影响,以及组合式隔震层对上部结构扭转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由于摩擦滑移板竖向压应力的变化,引起隔震层水平动力性能产生变化,在设计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其与柱连接节点的构造还有待合理设计并试验验证。采用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设计4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好的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探讨,提出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