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芋艿淀粉颗粒形态结构,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流变仪分析淀粉糊化特征,采用体外酶解消化法分析淀粉消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岭芋艿淀粉颗粒(3~5μm)明显大于奉化芋艿头和芋艿子淀粉颗粒(0.5~2μm),形状也较奉化芋艿淀粉规则,粒表面呈褶皱状并有裂纹;芋艿淀粉的糊化黏度参数数值均为温岭芋艿>奉化芋艿子>奉化芋艿头;温岭芋艿淀粉糊化峰值温度(80.3℃)显著低于奉化芋艿淀粉(83.3~84.3℃),但热晗值(18.3 J/g)则显著高于奉化芋艿淀粉(12.5~14.8 J/g),温岭芋艿回生淀粉糊化吸收热晗值(3.2 J/g)显著低于奉化芋艿(6.2~6.7 J/g);在低温和高频条件下,芋艿淀粉动态模量参数值相对较高,且芋艿淀粉动态模量参数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大小有关,即:温岭芋艿>奉化芋艿头>奉化芋艿子;芋艿淀粉中绝大部分为快消化淀粉(60%),并含有一定量的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2.
速溶牛蒡粉是牛蒡原料经清洗、去皮、切片、护色、打浆、高剪切均质、酶解、调配、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粉末产品。通过对速溶牛蒡粉加工工艺的研究,评价了不同方法生产牛蒡粉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牛蒡薄片经0.05%VC 和0.05% 柠檬酸溶液护色效果最佳,牛蒡片经预煮后打浆、高剪切均质、酶解等工序处理,浆液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50.57%、42.08% 和25.06%,进一步加入麦芽糊精调配后进行高剪切均质,再经喷雾干燥制成速溶牛蒡粉,该产品与传统干法加工的牛蒡粉相比,VC 保存率提高了37.78%,牛蒡粉纤维平均长度由0.25mm 下降到0.14mm;牛蒡粉的速溶率提高了5.03%,达到了97.16%,产品冲调后基本无明显的沉淀物残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山楂和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均质条件、沉淀率测定、调配酸度、糖酸比确定、正交试验法,以及稳定剂、乳化剂和改良剂的筛选,确定了影响稳定性的多种工艺参数,研制出一种山楂活菌型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乳制品中常见的几类乳化剂对超高温瞬时灭菌(UHT)调制乳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采用粒径分析、离心分析等分析手段进行稳定性评价,重点考察了乳化剂质量分数、复配比例、乳液pH等因素对UHT调制乳的粒径分布、离心脂肪上浮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增大,调制乳的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质量分数为0.18%时,稳定性最佳。在乳化剂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复配比例为1∶1时稳定性最好。由于乳化剂本身特性的原因以及乳制品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乳化剂3与乳化剂1的复配效果最好,其次是乳化剂5和乳化剂1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红树莓酸性乳饮料稳定性、乳化性问题,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沉淀率、透光率、乳化稳定性、黏度等指标来评价饮料的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样品最佳稳定剂为黄原胶(0.35%)、果胶(0.20%)、羧甲基纤维素钠(0.25%).复合乳化剂配比为单甘脂:蔗糖酯=7:3,总添加量0.05%时能使体系达到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