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钤  胡涛  郭川川  李镓  熊伟 《中国酿造》2023,42(3):235-240
为提高甘松精油提取效率,该试验以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甘松精油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精油最佳条件为NaCl含量3%、料液比1∶5(g∶mL)、浸泡时间5 h、蒸馏时间4 h。此优化条件下甘松精油得率为3.72%。GC-MS结果表明,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主要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且以倍半萜数种类最多。该研究优化了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甘松精油的工艺,可为甘松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尝试以多角度和还原语境的学术视角,从规范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重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言载体和形象、强化大众媒介的功能及话语权,多方板结"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展开关于传播路径的探讨,并提出中国文化应传承与创新并行,多元性与独立性并存。  相似文献   
3.
在华留学生在当今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甚至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在华留学生大范围的调研,以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形式展开,以此探究该群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群体心理及其文化民族主义的表达模式,并对形成此种文化民族主义表达模式的机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白豆蔻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SDE)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提取白豆蔻精油。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白豆蔻精油的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 ℃、CO2流量14 mL/min、提取时间4.0 h。在此优化条件下,SFE提取白豆蔻精油得率为6%,为SDE提取精油的1.5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挥发性化合物158种,其中SDE和SFE提取精油中分别检出97种、111种,独有化合物分别有47种、61种,共有化合物有50种。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组成相似,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α-蒎烯、4-异丙基甲苯、顺式十五烯酸、棕榈酸等,但含量差异较大。结果表明SFE是提取白豆蔻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以城市地理空间节点作为传播起点,以城市本土文化辐射作为传播动力,能够有效构建起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路径。本研究将城市形象传播置于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分析国际媒体对华报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凸显出城市公共事件在国际城市形象报道过程中的建构性。在此基础上,以事件为导向,分析出我国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国际形象建构焦点、特征与问题。面对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需求,城市国际传播力需要集结分散个体、自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建立城市舆情风险评估的实践路径,使之契合城市形象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6.
7.
在传统火锅底料制作工艺基础上,将金汤芒果汁添加到火锅底料配方中制得金汤芒果味火锅底料,以丰富火锅的种类和满足消费者猎奇的心态。试验选择影响芒果风味的主要因素菜籽油和牛油复配比例及添加量、豆瓣酱添加量、香辛料包添加量、芒果汁添加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菜籽油和牛油按4︰1 (W/W)复配添加60 kg、豆瓣酱15 kg、香辛料包3.5 kg、金汤芒果汁110 kg、芒果皮精油1.2 kg时,制成的成品火锅底料颜色金黄,芒果香气浓郁且酸爽厚重,火锅底料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我国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李镓  章金谋 《变压器》1999,36(3):17-19
简介了一个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新的分析方法和色谱数据,谱图,油质分析数据及设备资料的现代管理系统,以及利用色谱数据,油质分析数据对充油设备驼行状态进行人工智能诊断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流动务工者将媒介嵌入陌生城市环境的适应行动,以媒介化互动和数字化交往对抗流动性风险及身份认同困境。研究通过对23位流动务工者的深度访谈及“三和青年”线上群的非参与式观察,发现青年流动务工者多基于媒介技术赋予其身份构建的自主性,建构媒介化为导向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其在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本。媒介使用帮助其维护原有的强关系、开拓新的弱关系,通过抱团取暖找寻“共同体”。在借助多元自我呈现增强现实认同感的过程中,部分青年流动务工者的宣泄型“伪社交”、唯利价值观加剧了其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