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在生长及不同晾制条件下调制的白肋烟烟叶中的21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调制条件对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的含量在白肋烟的生长、调制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大部分香气物质在生长期间逐步累积,在调制期间急剧增加,在调制末期趋于平稳;上部、中部白肋烟叶在调制过程中,香气物质的积累较为明显,下部烟叶稍差;吡啶类、酮类、醇类等化合物及香气物质总量均在变黄-变褐期达峰值;不同调制条件对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存在影响,但对香气物质的积累无明显的优势;科研晾房的白肋烟烟叶采用中湿处理有利于白肋烟特征香气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AXL卷烟添加剂中的主要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条件.确定了:(1)以剑桥滤片捕集卷烟烟气,标准品对照气-质联用法检出A、X主组分的定性分析方法;(2)以异丙醇为溶剂萃取剑桥滤片所捕集的卷烟烟气总粒相物,正十七碳烷作为内标物,超声波提取40 min为最佳前处理方法,并以CP-Sil5CB作为分析柱,氮气为载气,流量3.0 mL/min,程序升温速率8 ℃/min,FID检测器检测为最佳分析分离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AXL卷烟添加剂中A、X主组分质量分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及调制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调制湿度对白肋烟20种香气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酮类化合物与感官评分显著相关,巨豆三烯酮、20种香气物质总量与感官评分较显著相关,茄酮与感官评吸得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吡嗪等物质与感官评分呈较显著负相关;③中湿调制有利于上、中部叶白肋烟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特别是中湿调制的中部叶,其重要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湿度调制的烟叶,低湿调制更有利于下部叶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_AFS)法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微量硒的方法,即先用4体积HNO3+1体积HClO4混合酸消化烟草样品,而后用HG_AFS仪测定消化液中的硒含量。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250μg/L,检出限0.18μg/L,RSD<6.0%,回收率为92.5%~97.5%。  相似文献   
5.
科技开发项目评价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费用效益分析等技术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之用于科技开发项目的选定和评价.通过应用示例,说明了项目评价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AXL卷烟添加剂中的主要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条件.确定了:(1)以剑桥滤片捕集卷烟烟气。标准品对照气-质联用法检出A、X主组分的定性分析方法;(2)以异丙醇为溶剂萃取剑桥滤片所捕集的卷烟烟气总粒相物。正十七碳烷作为内标物,超声波提取40min为最佳前处理方法,并以CP-Sil5CB作为分析柱,氮气为载气。流量3.0mL/min,程序升温速率8℃/min,FID检测器检测为最佳分析分离条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AXL卷烟添加剂中A、X主组分质量分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烟叶中硫丹残留量方法的分析,从内标工作液、工作标准液、样品处理、色谱峰面积等方面计算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当硫丹含量为0.062μg/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μg/g.达到了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烟叶中硫丹残留量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青诚 《烟草科技》2005,(10):47-48
GB5606.6-2005《卷烟质量综合判定》代替了GB5606.6-1996《卷烟质量综合判定》。同GB5606.6-1996相比,GB5606.6-2005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检验分类;修改了批不合格的判定方法;调整了质量综合得分计算公式。由于该部分内容对卷烟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修订时,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