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50目,米糠含水量8%,料液比1:5;采用2次脱色工艺,快速过滤,真空度0.08 MPa,第1次白土添加量为4%,温度为90 ℃,时间为30 min;第2次白土添加量为3%,温度为80 ℃,时间为15 min.最佳脱臭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温度170 ℃,时间1.5 min.GC-MS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软脂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为26.32%;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67.66%.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成分和含量相比,不相似性约0.94%,但与花生油和菜籽油差异较大.[结论]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可达国标3级油标准,且其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包埋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制备得到了海藻酸钠微胶囊(AL-M)、蛋白质微胶囊(WP-M)和海藻酸钠二次包衣的微胶囊(AL-CM),并从三个方面(壁材降解速度、益生菌释放速度和益生菌存活情况)对这三种微胶囊在连续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降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二次包衣能够显著降低胃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降解作用。相比于AL-M和WP-M,AL-CM会延缓两歧双歧杆菌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并且在连续的模拟胃肠道中经过二次包以后的微胶囊中对两歧双歧杆菌F-35保护效果最好,两歧双歧杆菌F-35最终的存活率高达51.0%。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作为益生菌包埋壁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梁华忠  龚春雪  唐仁勇 《食品科学》2014,35(15):207-211
利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分别制备包埋有两歧双歧杆菌的微胶囊,测定了不同微胶囊的粒径、包埋效率、缓冲能力和外观形态,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清蛋白微胶囊的粒径和包埋效率均要高于海藻酸钠微胶囊,分别为202.5 μm,87.8%和118.3 μm,48.1%;虽然在高胆盐环境中两种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的保护效果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低酸环境、模拟胃液和常温贮藏期中,相比于海藻酸钠微胶囊,乳清蛋白微胶囊将两歧双歧杆菌的存活量分别提高了大约5、2、0.5(lg(CFU/mL))。乳清蛋白微胶囊在pH值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在外观形态上,由高浓度乳清蛋白溶液制备而来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呈球性和致密度,这些可能是乳清蛋白微胶囊具有较高保护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富硒紫色杂交稻米酿制米酒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米酒的感官和理化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加曲量、加水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后熟工艺对富硒紫色杂交稻米生产的米酒风味、总糖、还原糖、总酸、总出汁量、净出汁量以及发酵强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表明:当以紫色富硒稻米与糯米比列1:3为原料时,加曲量0.8%、加水量2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室温后熟24h,米酒风味最佳,品质最高.此时,每10g米酒中总糖、还原糖、总酸和乙醇含晕分别为22.8g、9.13g、0.20g和3.25g.  相似文献   
5.
利用浓香型白酒酿造行业中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监控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发酵时间糟醅的生态因子伴随微生物活动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在主发酵期逐渐上升至33℃左右,维持15d左右开始逐渐下降;与入窖时相比,酸度在发酵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层粮糟的增幅达59.4%;总糖在发酵过程中总的呈下降趋势,而还原糖呈波动式下降;在0d~21d期间,乙醇大量积累,达入窖水平的21倍.后期乙醇含量呈波动式变化,下层底糟的下降最为明显.发酵过程中,上层、中层糟醅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酵过程中,同一层面糟醅样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几乎一致.在21d~50d,蛋白质消耗最大.但在50d以后,各层蛋白质含量又有比较大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16S-23S rRNA ITS AFLP指纹图谱技术监控四川传统米酒发酵过程中原核微生物的演替,并结合米酒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对其演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米酒发酵过程中,随着酒曲的接入,米酒醅中原核微生物伴随米酒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而发生群落演替。在适应期和发酵期,米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群落分别聚成群Ⅰ和群Ⅱ,二者相关系数为0.49。群Ⅱ中,在相关系数0.638水平上又分为ⅡA和ⅡB两个分支。分支ⅡA又进一步分为ⅡA1和ⅡA2两簇,相关系数为0.73。簇ⅡA2中主要发生的是发酵旺盛期微生物的演替;簇ⅡA1中,ⅡA1—1和ⅡA1—2亚簇分别表示发酵前期、发酵后期米酒醅中的原核微生物群落演替,二者聚集于相关系数0.80。其中,ⅡA1—2中,发酵52h和55h的米酒醅中原核微生物群落几乎相似,二者群落相关系数为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