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碎牛皮为原料,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考察了吸水指数、水溶性、表观形貌、质构特性及热力学特性等参数,研究了模压成型工艺和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对狗咬胶品质的影响,特别是蛋白质结构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模压成型工艺相比较,经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所得到产品的表观密度、吸水性指数、硬度和咀嚼度均显著提升(p<0.05)。这与两种制备工艺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牛皮经过螺杆挤压处理后,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结构部分展开,β-折叠结构及无规卷曲含量相应增多,分子间交联程度增强,进而改变了产品的质构等表观特性。螺杆挤压工艺所得的产品的总体性能指标好于模压成型工艺所得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乳糖对鱿鱼中氧化三甲胺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鱿鱼高温氧化三甲胺(TMAO)热分解的内源刺激因子,从热分解动力学角度研究还原糖对TMAO热分解生成甲醛、二甲胺(DMA)和三甲胺(TMA)的影响。高温条件下鱿鱼中TMAO降解生成甲醛、DMA和TMA,而还原糖也表现表现下降。通过体外筛选,发现7种还原糖的添加能显著促进鱿鱼上清和TMAO-Fe(Ⅱ)体系中甲醛的产生,其中半乳糖的刺激作用最强,且对鱿鱼上清和TMAO-Fe(Ⅱ)体系中TMAO热分解产生FA、DMA和TMA也表现相似的促进作用。比较研究了TMAO-Fe(Ⅱ)和TMAO-Fe(Ⅱ)-Gal的热分解动力学,发现FA、DMA、TMA和TMAO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TMAO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观活化能高于第二阶段,半乳糖的添加能明显降低活化能。因此,为了控制鱿鱼TMAO分解生成甲醛,在鱿鱼制品加工过程中应降低半乳糖等还原糖的添加。  相似文献   
3.
凝胶性是植物蛋白最重要的性质。采用小变形振荡(动态)流变测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形成。结果表明:在加热阶段,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都低于1 Pa,G'G″且基本保持恒定直到达到凝胶点。Tanδ值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降低,然后急剧下降,冷却阶段时降至最低且保持恒定,说明形成强而稳定的凝胶网络结构。当加热和冷却速率增大时(从0.5~4℃/min)G'值逐渐下降,表明最终形成凝胶强度下降;慢的加热(冷却)速率时(0.5、1、2℃/min)tanδ较小,说明相对于快的加热速率(4℃/min)形成了更好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点和加热速率有关而不受冷却速率的影响。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大,其凝胶G'值增大、tanδ值减少、凝胶点下降。因此,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热诱导大豆蛋白的凝胶强度,而不用改变蛋白质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便于工业化的技术路线以合成标题化合物。频哪酮与草酸二乙酯在甲醇钠存在下回流反应制得新戊酰丙酮酸酯,收率88%;后者在10%质量的玻璃粉催化下于190℃热解得戊酮酸—甲乙混酯,收率90%。再采用酯交换的方法,制得标题化合物。三步总收率大于56%,产品纯度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从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中分离纯化肌动蛋白的方法,实现肌动蛋白的批量制备。方法:使用磷酸盐缓冲液从秘鲁鱿鱼中提取肌原纤维混合蛋白,提取液首先经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出只有微小电荷差别的蛋白质,然后用凝胶过滤层析对混合组分中的小分子物质进行去除(如脱盐等操作),再使用大分子蛋白分离纯化系统纯化,得到纯度高的肌动蛋白(AC)。采用SDS-PAGE、HPLC、MALDI-TOF-MS 3种方法鉴定所分离的蛋白纯度和分子质量,采用光散射技术对肌动蛋白在溶液中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本文从肌原纤维蛋白中提取出了纯度较高的肌动蛋白,且肌动蛋白的水力学半径(Rh)为3.46 nm。结论:初步建立一种分离纯化肌原纤维蛋白中AC的新方法,为实现肌动蛋白的批量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杆挤压对马铃薯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马铃薯淀粉经过螺杆挤压后(过程中淀粉未膨化),采用酶重量法测定挤压后抗性淀粉的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模拟体外消化和动物实验评价挤压后淀粉的消化性能和餐后血糖上升速率。结果螺杆挤压后马铃薯淀粉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增加了1.08%,酶解时间为0~1.5 h时,马铃薯淀粉快速消化淀粉的含量减少,酶解时间为1.5~6.5 h时,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增加。挤压后的马铃薯淀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小鼠的餐后血糖指数。结论螺杆挤压技术可以提高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减缓餐后血糖上升速率,为马铃薯食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面团为研究对象,通过蛋白染色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获得二维面筋蛋白的平面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开发计算机三维重构技术,再现面筋蛋白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据此,面筋蛋白纤维的长度、粗细以及在空间的缠结等信息可以得到,为构建面团的原料、制备工艺条件和面团质构间的量化关系提供一种可能,以指导面团工业以及其它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8.
以高纯度间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异丁酰氯酰化,再在助剂S存在下进行硝化制得氟他胺。本法大大降低邻硝基异构体的含量,产品收率≥67.5%。  相似文献   
9.
以纤维素颗粒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型乳液,研究纤维素颗粒浓度、油含量、纤维素颗粒大小对乳液粒径、电位、微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素浓度的增加,油滴表面吸附的纤维素颗粒越多,乳液粒径呈线性关系降低。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纤维素与水的接触角增加,显示出较好的亲水湿润特性。纤维素颗粒粒径与其稳定的乳液颗粒之间存在粒度效应关系。当纤维素质量分数为0.9%,油添加量1%时水解10 h的纤维素制备得到的乳液颗粒较小,放置1周后没有发生分层现象,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说明利用纤维素可以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实现对活性成分或药物成分的输送。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黄鱼冷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及降解规律,筛选能够表征大黄鱼新鲜度的相关蛋白,以0℃冷藏的大黄鱼肌动球蛋白的生化特性和蛋白质SDS-PAGE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大黄鱼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以及Ca2+-ATPase活性等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表面疏水性在贮藏初期明显增加。总可溶性蛋白中16~17 ku条带,水溶性蛋白中22~23 ku条带,低盐溶性蛋白中35~36 ku条带以及高盐溶性蛋白中的肌球蛋白重链(MHC)、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33~34 ku条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明显的变化。这7个条带代表的蛋白或肽类有望作为大黄鱼冷藏过程中潜在的新鲜度指示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