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和压汞法研究了硫酸盐环境下水泥砂浆的腐蚀产物及孔结构,并引入分形维数,建立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与平均孔径和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2SO4 溶液浸泡下,砂浆表层腐蚀产物有所不同,且腐蚀产物在砂浆表层分布是不均匀的;砂浆的抗折强度与平均孔径r成反比,与分形维数d成正比,通过三种公式拟合可知,d/r2 和抗折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TC11合金试样,研究了激光参数和扫描策略对TC11合金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合金表面黏附的金属球形颗粒增加,单道熔池宽度减小,试样表面变得粗糙。当激光扫描速度为0.6 m/s时,合金内部存在的孔隙为球形气孔;激光扫描速度大于1.2 m/s时,合金内部存在未熔不规则孔隙。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单道熔池宽度增大,合金表面变得光滑;当激光功率不大于280 W时,样品内部存在极少量不规则未熔孔隙;激光功率为320 W时,样品内部存在极少量球形气孔。打印时采用每一层相对上一层旋转67°的扫描策略可以弥补上一层扫描时所造成的中心和边缘的高度差,避免高度差加大产生内部孔隙。为选择性激光熔化制备TC11合金选择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和扫描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7075铝合金,研究了激光扫描速度对7075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制备的7075铝合金为单相固溶体,内部有明显的裂纹存在,减小激光扫描速度可以减少裂纹的数量,但由于增加了内应力会使得裂纹开裂程度增加;锌和镁由于蒸发温度较低烧损较多,样品中锌和镁的含量随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而降低;由于裂纹的方向性,试样在z方向的力学性能较x、y方向高;z方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随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而升高;x、y方向的抗拉强度随激光扫描速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常压氮气熔炼与高压氮气雾化工艺制备出不同氮含量的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粉末,并利用热等静压(HIP口)工艺成形.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显微镜、XRD、金相显微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及设备,研究不同氮含量对无镍不锈钢(17Cr12Mn2MoN)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增加,无镍不...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冶金工业环境保护论坛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宣传专项基金工作年会,12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等领导到会祝贺。首钢总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山西城财焦化集团公司等100多家冶金及相关产业企业的领导(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0.
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位信号能够较好表征煤岩损伤演化过程,在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大多研究主要针对同一类型煤岩失稳破坏的电位特征及规律,对不同类型煤岩失稳破坏的电位特征对比分析缺乏系统研究,同时在微观层次上不同岩性煤岩结构破坏过程及组分对表面电位信号的产生机制影响对比研究较少。为深入研究不同岩性煤岩电位信号响应规律及差异性,选用石墨、原煤、砂岩、花岗岩4种试样进行单轴加载并同步采集其损伤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位信号,分析了4种试样受载破坏的电位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墨试样整体电位信号值相对较低,在裂纹损伤和不稳定裂纹扩展阶段电位信号有较大波动;原煤试样电位信号波动与载荷波动一致,整体电位信号变化相对稳定;砂岩试样电位信号值在压密阶段和弹性变形阶段增大速率较快;花岗岩试样电位信号在裂纹损伤和不稳定裂纹扩展阶段波动较大,电位信号值增大速度加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从微观结构及组分方面解释了不同岩性煤岩试样电位信号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在煤岩加载的压密阶段和弹性变形阶段阶段,石墨试样和原煤试样从微观上看有较多的糜棱状划痕,表明摩擦效应是石墨试样和原煤试样的重要带电原因,砂岩试样和花岗岩试样含有较多的O、Si元素,压电效应是砂岩试样和花岗岩试样的关键带电原因,而砂岩试样的电位信号受压电效应的影响更大;在煤岩加载的裂纹萌生和裂纹稳定增长阶段、裂纹损伤和不稳定裂纹扩展阶段、卸载阶段,各煤岩试样电位信号产生原因以试样内部的裂纹扩展和摩擦效应为主,其中裂纹扩展是煤岩电位信号产生的重要原因,裂纹尖端的电荷分离主要包括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引起的电子逃逸、裂纹扩展引起的裂纹面电荷分离和裂纹尖端放电3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