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实验以育肥的云南黄牛屠宰分割后的6个部位肉的食用品质为研究对象,测得的6个部位肉的剪切力均低于4.5kg,其中上脑、里脊、板腱部位肉的剪切力分别为2.66、2.69和3.16kg,与其他部位肉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所测得6个部位肉块的颜色均在正常范围内,肉色鲜亮,表示红度的a*值均在22~25之间;6个部位的p H和蒸煮损失均存在极显著地差异(p0.01);各部位的失水率不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米龙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22.72g/100g和73.71g/100g,与板腱和上脑部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云南本地育肥黄牛的肉质优良,营养丰富。本文结果可为云南黄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阻隔(EVOH)、中阻隔(PA)、普通(PET)真空薄膜包装袋对低盐牛干巴进行包装,在常温和0~-20℃的冰箱贮藏.0、20、50、80d取样,分析肉色、pH值、过氧化值、TVB-N值等,为牛干巴产品的生产包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常温时,PET包装的牛干巴到50d后全部发生霉变;EVOH和PA包装的牛干巴80d时...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在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的小哨牧场选择6月龄左右的BMY断奶牛30头,根据月龄、体重和家系分为三组,采用三种不同的育肥方式育肥后进行屠宰测定,其结果为6~12月龄育肥日增重900g以上,12月龄的平均屠宰率为58.8%,平均净肉率为47.6%,优质肉占净肉的58.43%;12~18月龄育肥日增重650g以上,1 8月龄的平均屠宰率为59.51%,平均净肉率为48.07%,优质肉占净肉的59.79%;18~24有龄育肥日增重590g以上.24月龄的平均屠宰率为61%,平均净肉率为49.7%,优质肉占净肉的60.99%.  相似文献   
4.
从思茅江城、昭通大关、大理巍山和昆明寻甸地区各取6 份牛干巴,研究各地不同制作工艺小黄牛 牛干巴的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干巴样品的pH值在5.41~5.88之间,氯化钠含量为 2.25%~3.47%,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牛干巴的亮度值(L*)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 易度、肉腥味、食欲、滋味、总体可接受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黄度值(b*)和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91,P<0.01);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嫩度、嗅闻香气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食欲、总体可接受性呈 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8;剪切力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易度、食欲、滋 味、总体可接受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和嚼碎易度、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pH值、水分 含量、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氯化钠含量和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巍山牛干巴 的L*、b*最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高,嚼碎易度、嫩度、咀嚼香气、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最低;江城牛 干巴的L*、b*最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低,各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最好。挥发性盐基氮含量、L*、b*、剪 切力及脂肪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牛干巴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取(30±2) 月龄云岭去势公牛6头,屠宰后经7d低温(0~5 ℃)排酸,精细分割后各取500 g西冷和针扒2 个部位原料肉进行肉质分析。采用腌制、烤干工艺将原料肉加工成牛干巴,测定原料肉和牛干巴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失水率、蒸煮损失率、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剪切力、肉色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西冷和针扒2 个部位原料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剪切力和黄度值(b*)差异显著(P<0.05),水分含量、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亮度值(L*)、红度值(a*)差异不显著;加工成牛干巴后,2 个部位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剪切力和L*存在显著差异(P<0.05),灰分含量、b*和a*差异不显著,pH值、TVB-N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合理范围内;牛干巴氨基酸含量高于原料肉,原料肉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牛干巴TAA、EAA、NEAA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原料肉西冷的剪切力、肌间脂肪指标均优于针扒,经相同工艺制成牛干巴后,嫩度、脂肪含量受原料肉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测定中甸牦牛(n=38)、犏牛(n=85)、迪庆黄牛(n=18)和西门塔尔牛(n=20)原乳的冰点、体细胞数、尿素氮以及脂肪、蛋白、乳糖含量等理化指标,并分析冰点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甸牦牛、犏牛和迪庆黄牛乳的冰点分别为-0.589、-0.587℃和-0.582℃,极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的-0.555℃(P0.01);中甸牦牛、犏牛、迪庆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乳中体细胞数分别为52.21×10~4、56.06×10~4、48.67×10~4个/m L和45.45×10~4个/m L,相互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中甸牦牛的乳尿素氮含量为11.70 mg/100 m L,显著高于犏牛的7.63 mg/100 m L(P0.05),极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的4.81 mg/100 m L(P0.01),高于迪庆黄牛的8.51 mg/100 m L,但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甸牦牛和迪庆黄牛乳的冰点与其他理化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犏牛乳的冰点与乳脂肪含量、乳脂蛋白比和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西门塔尔牛乳的冰点与乳糖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总固形物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全部乳样(n=161)测定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冰点与乳脂肪、乳蛋白、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脂蛋白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完成对中甸牦牛、犏牛和迪庆黄牛原乳的冰点、体细胞数、尿素氮的测定,可为今后制定生鲜乳收购按质论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南方本地黄牛与三元杂交BMY牛的肉质特性和营养特性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肉质特性方面,本地黄牛与BMY牛在嫩度和色泽方面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而在p H、失水率和蒸煮损失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说明本地黄牛的肉质与BMY牛不相上下。在营养特性方面,本地黄牛的脂肪含量为7.67%,而BMY牛的含量仅为3.35%,两牛种在脂肪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然而,在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方面,两牛种的差距并不明显。在氨基酸方面,本地黄牛无论是氨基酸总含量还是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BMY牛的高,综上所述研究表明在营养方面本地黄牛肉要比BMY牛的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