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后处理与贮藏条件对柑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炼  王日葵  董晓莉  杨明  焦雁翔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350-352,356
通过对椪柑贮藏历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即预贮、包装等不同的采后处理方法并结合砃峦ǚ缈夂屠淇庵兄?藏结果观测比较,找出了不适宜椪柑果实贮藏的采后处理方式和利于其贮藏的某些方法、设施。常温通风预贮预冷显著好于冷库冷风预冷;无论在常温通风库还是冷库中贮藏75d以上,单果包装均显著好于打蜡处理。正交实验进一步明确了包果袋宜薄不宜厚,预贮时间较长为宜。  相似文献   
2.
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的抑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平板接菌试验和体内果实接种试验测定对羟基苯甲酸对采后柑橘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观测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后,接种和未接种病原真菌的柑橘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浓度越高,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其EC50为0.056mg/mL。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的柑橘果实中,PPO、POD、SOD、PAL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并且对羟基苯甲酸诱导的抗性相关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维持较高的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对采后柑橘炭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提高柑橘果实相关抗性酶活性以及抑制膜脂过氧化反应,诱导其果实抗性。对柑橘采后贮藏保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血橙增糖促色的方法,该研究以塔罗科血橙为试材,于转色期后(花后230 d)叶面喷施1 g/L黄腐酸(fulvic acid, FA),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测定塔罗科血橙成熟过程中花色苷和糖酸含量的变化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丰度。结果表明,叶面喷施FA可促进血橙果肉着色,显著增加血橙花色苷以及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花后324 d, FA组花色苷含量为48.92 mg/L,比对照组提高了153.7%。FA处理后血橙花色苷代谢基因4CL、CHS、DFR、ANS、UFGT、GST表达量显著上调。花后324 d, FA组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分别为75.33、20.87、20.22、33.84 mg/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2%、15.1%、14.5%、6.7%。FA处理后血橙糖代谢基因AI表达量显著上调。而FA处理对血橙成熟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FA处理后血橙酸代谢基因CS、AC、IDH调控柠檬酸积累的作用不大。综合分析认为,转色期后叶面喷施FA激活了4CL、CHS、DFR、ANS、UFGT、GST、AI表达,促进血橙增糖着色,改善血橙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后柑橘果皮大量积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且ABA生物合成主要通过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为探究宽皮柑橘浮皮发生过程中ABA含量变化及其代谢基因表达特征,本研究以‘克里曼丁’和‘椪柑’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18~20 ℃贮藏30 d后浮皮果实果皮和正常果皮中ABA含量、类胡萝卜素组分及ABA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里曼丁’和‘椪柑’贮藏期间果实浮皮指数分别增加了177%和186%,果皮水分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5.9%和14.4%。与正常果皮相比,‘克里曼丁’和‘椪柑’浮皮果实果皮ABA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从1 659.2、464.6 ng/g降低至795.1、230.5 ng/g。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克里曼丁’和‘椪柑’浮皮时果皮ABA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及LCYB1、LCYE、AB1相对表达量呈显著相关(P<0.05)。浮皮时,ABA合成基因LCYB1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LCYE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致使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β-胡萝卜素合成量的减少抑制了ABA合成。浮皮时,ABA分解基因AB1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从而抑制了ABA积累。综合分析认为,浮皮时ABA含量降低与β-胡萝卜素合成量下调及ABA分解加快有关,主要由LCYB1、LCYE、AB1共同调节。此外,本研究认为柑橘果实浮皮的发生可能是由果皮衰老相对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胶孢炭疽菌毒素对柑橘生理代谢的动态影响,为研究胶孢炭疽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有机溶剂浸提法获得胶孢炭疽菌粗毒素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接种法进行毒素的生物测定,分析粗毒素和病原菌对柑橘采后生理代谢(总酚、类黄酮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果皮细胞壁成分含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使柑橘果实产生典型的病斑症状,且使MDA含量显著增高,细胞壁成分含量降低。当毒素浓度较低时,果实病斑直径与PPO活性、POD活性、类黄酮以及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呈负相关。毒素浓度增高时,果实机体及防御酶系统遭到破坏,酶活性急剧下降。结论:胶孢炭疽菌粗毒素能影响柑橘果实生理代谢,引起果实发病,最终导致病斑的形成。由此证明毒素在胶孢炭疽菌对柑橘的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贮藏温度对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的规律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以‘Tarocco’血橙作为试材,3组不同温度贮藏60 d,测定血橙果汁色泽、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6℃显著提高贮藏期血橙花色苷的含量,增加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AL、CHS、DFR、ANS、UFGT)的表达量。贮藏60 d后,4~6℃组血橙果实中花色苷含量达到28. 36 mg/L,而15~20℃组花色苷含量为11. 07 mg/L,同时4~6℃组果实的总酚、总黄酮含量高于15~20℃组,且POD,PPO活性低于15~20℃组。因此,适宜低温贮藏能增加血橙总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并提高血橙的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实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柑橘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侵染过程中柑橘果皮细胞壁降解相关酶(cell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细胞壁成分和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胶孢炭疽菌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柑橘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培养时间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果皮成分变化。结果:胶孢炭疽菌侵染的柑橘组织中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角质酶,且均在侵染前期(1~3 d)达到峰值。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细胞壁组分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降低,木质素含量随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而升高。胶孢炭疽菌侵染后,柑橘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和角质酶在炭疽病发病前期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其对果皮细胞壁组分的降解加速了胶孢炭疽菌的侵入;另外胶孢炭疽菌的侵染加速了寄主细胞质膜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8.
甜橙皮渣发酵蛋白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甜橙加工制汁后的废料———甜橙皮渣进行固态发酵制作蛋白质强化饲料。通过对发酵饲料样品的相关营养成分分析测定等方式筛选菌种、优化发酵条件,即经过单菌试验初步筛选出5株优良菌种,进行3种菌的混合固态发酵,找出适宜该皮渣发酵的优势菌种组合,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为:添加15%左右的麸皮;在温度29℃左右,pH自然下培养4~5d;混菌接种比为黑曲霉(2281)∶康宁木霉(13016)∶产朊假丝酵母(1807)=1∶2∶3。该饲料样品的粗蛋白含量比相应对照高出近80%,是纯皮渣对照样粗蛋白(绝干含量)的3~4倍。此强化蛋白饲料未添加任何无机物或有机氮,全天然,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研究常温通风库贮藏的北碚447锦橙果实产生褐斑前后的果皮结构及生理特征的变化趋势与褐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褐斑后果皮皱缩、干瘪,形成不规则深棕色区域;油胞崩溃、萎缩,周围细胞变形,番红整染后样品着色深;果皮的游离过氧化物酶(soluble peroxidase,POD)、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S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以及果皮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REC)不仅相互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褐斑率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褐斑的发生。此外,PPO与总酚的含量变化没有线性相关性。因此,POD、SOD、PPO、REC可以作为观察褐斑发生的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草酸处理对塔罗科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和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罗科血橙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贮藏期间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等,研究草酸(oxalic acid,OA)处理对塔罗科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以及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OA处理显著提高了血橙在贮藏过程中的花色苷含量,同时提高了血橙果实中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Ruby,PAL,C4H和F3’5’H)的转录水平以及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和糖酸比,其中以质量浓度为5 g/L的草酸(OA3)处理效果最佳,贮藏至20 d时,OA3处理组血橙果汁花色苷含量为13. 34 mg/L,而CK组血橙在贮藏至20 d时果汁花色苷含量仅为6. 50 mg/L,同时OA3处理组果实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均高于CK组及其他质量浓度OA处理组。血橙采后草酸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塔罗科血橙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