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铜氨纤维/棉(50/50)混纺工艺参数优化问题,针对原料进行优选,采用较细的铜氨纤维,较长、整齐度较好、含杂较少的长绒棉分别进行混合和梳理,并对纺纱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反复试纺确定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等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并阐述了重点工序的工艺设计依据。表明应根据原料特性加强开松和梳理,注重后道工序速度、压力、隔距等工艺参数的优选;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主要工序的技术措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工艺参数能够纺出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的混纺高支纱,为轻薄面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羊毛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出发、分析了机可洗整理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的防缩后整理工艺进行实验,测试其防缩效果。通过比较,得出了精纺毛织品在后整理过程中的最佳防缩工艺,即采用合适的防缩剂用量达到所需要的防缩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物基弹性聚酯(PTT)纤维因自身特性难以单独成条纺纱的问题,设计在清花工序运用3种不同形态棉纤维辅助PTT纤维成卷成条,并采用赛络纺方式制成线密度为14.7 tex的棉/PTT纤维(60/40)混纺纱,然后织成纬平针织物比较分析其顶破性、起毛起球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悬垂性能,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织物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棉纤维的伸直程度高,可加大与PTT纤维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混纺针织物的顶破性、抗起毛起球性、透气性;织物表面PTT纤维含量多,则耐磨性较佳;而透湿性与悬垂性能与棉纤维形态基本无关。基于模糊评价模型判定,选用精梳棉条辅助PTT纤维成卷的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4.
随着CCD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传统的电脑测色配色系统,首先通过光谱光度计,将纺织品上的颜色转变成反射率曲线,并自动输入计算机贮存,换算成染料的K/S值,建成配色专用的染料基础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进行自动配色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CCD数码相机代替传统的光谱光度计作为系统的成像摄入部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颜色进行识别、分类,并实现了配色.  相似文献   
5.
天丝/亚麻纤维紧密赛络纱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优良的服用性能。介绍了天丝/亚麻70/30 29.4 tex紧密赛络纱的纺纱过程与工艺参数。针对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介绍了纺纱工艺参数的选择和采取的措施,并对纺纱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纺纱线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检测竹节纱各种工艺参数的传统方法准确率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纱线截面变化信号,利用数据采集卡对检测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再用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判断竹节纱的基纱号数、竹节倍数、竹节间距等工艺参数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法可以快速得出竹节纱各项外观工艺参数,提高实际生产中的竹节纱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漆酶/TEMPO体系对黄麻纤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通过Klason法测定处理前后黄麻纤维中的木质素含量,分别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有机元素分析法、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以二氧六环法从黄麻纤维中提取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分布、元素含量与化学结构。结果表明:经漆酶/TEMPO处理后黄麻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由10.83%降为8.59%,纤维上存留的木质素亦发生了降解,重均分子量由439938 Da降至238704 Da。黄麻纤维经过漆酶/TEMPO体系处理后,木质素的碳元素含量升高,氧元素和—OCH3含量降低,醇羟基数目减少,酚羟基数目稍有下降,并且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有所转变,其中β-β、β-1和β-O-4结构比例有所降低,β-5结构增多,说明漆酶/TEMPO催化黄麻纤维木质素发生氧化反应并伴随有一定脱甲基化作用,木质素降解以β-β、β-O-4和β-1键断裂为主,而后形成β-5连接。  相似文献   
8.
竹节纱外观参数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实际生产中竹节纱外观3要素等参数检测效率较低、准确率不高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纱线截面粗细变化数据,利用数据采集卡对检测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再用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自动识别出竹节纱的竹节倍数、竹节间距、竹节长度、基纱号数等外观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识别系统.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  相似文献   
9.
国外进口粘胶价格波动较大且易出现缺货断货现象,为探究产量与质量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内粘胶纤维对国外粘胶纤维的可替代性,选择与粘胶纤维性能相近的棉纤维、与粘胶纤维互补性较强的涤纶纤维分别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实验,采用相同纺纱工艺纺制粘胶/涤纶(70/30)和精梳棉/粘胶(60/40)2种常用的粘胶混纺纱,每组纱线设计2种不同的线密度,并对比国内外粘胶混纺纱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因粘胶品牌的不同,国内外粘胶混纺纱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性能差异不大,因此在企业生产时,可优选价格较低的国产粘胶纤维,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称量式混合与条子混合两种混合方式纺制14.8 tex PLA/FM 65/35紧密赛络纱,并对所纺纱线质量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混合方式对混纺纱质量的影响。根据不同混合方式设置合适的工艺流程,并对粗纱、管纱的质量偏差、条干,以及管纱、筒纱的条干、强力、纱疵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散纤维称量混合方式生产的纱线质量偏差较小,单纱强不匀较小,棉结毛羽较少;而采用条子混合生产的纱线强度较高,短粗节较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