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葡萄叶片中白藜芦醇的紫外线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UV)诱导赤霞珠葡萄叶片合成白藜芦醇,研究了不同UV剂量、不同光照条件对白藜芦醇诱导后合成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1)紫外线诱导后黑暗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是诱导后直接进行日光照射和避光6h后再日光照射处理的160.54倍和10.03倍;(2)在紫外线诱导后72h内,不同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都具有诱导葡萄叶片合成白藜芦醇的效果,并且白藜芦醇含量随UV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3)葡萄叶片诱导后,白藜芦醇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24h达到最高含量,36h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制作工艺对CTS腌制菜基本化学和元素组成、抗营养因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以筛选出CTS适合的腌制菜工艺。结果表明:腌制的不同工艺条件显著影响CTS腌制菜品质。其中,CTS芽菜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5.29 g/100 g;CTS盐渍菜大部分化学组成含量较低;CTS腌制菜所含的矿物质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TS芽菜工艺减少最多(Mn、Zn、K和Mg含量分别减少71.91%、70.72%、59.20%和60.84%)。各CTS腌制菜氰化物含量在32.62~82.41 mg/kg;单宁含量较低,含量在1.07~2.33 g单宁酸/100 g;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含量在0.37~1.02 mg/kg。感官评价表明,CTS泡菜具有较好鲜味、质感和品相等,大众认可度高;INQ评价结果显示CTS盐渍菜、CTS泡菜和CTS烫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PCA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49%,PCA综合得分结果显示,CTS泡菜、CTS橄榄菜和CTS烫泡菜综合分值较高。最后,综合感官评价、INQ评价和PCA分析评价结果,得出CTS腌制的最佳工艺为CTS泡菜制作工艺,其次是CTS烫泡菜和CTS盐渍菜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叶片为材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对木薯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通过正交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3种蛋白酶酶解条件,并对酶解所得多肽进行抗氧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木薯叶片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碱溶pH 11.0、提取时间2 h;酸沉pH 4.6,每克叶片鲜样的蛋白质最高得率为11.73%,所得蛋白质的纯度...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茎杆栽培的食用菌为试材,对海藻糖的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不同比例木薯茎秆栽培3 种食用菌(黑木耳、平菇、榆黄蘑)海藻糖含量。结果表明,食用菌中的海藻糖在80 ℃水浴60 min条件下可有效提取,最高含量达到190.5 mg/g;利用优化后色谱条件分析标准品和样品中海藻糖,其分离效果均良好。并分析黑木耳、平菇和榆黄蘑中海藻糖含量,发现当栽培基质的木薯茎秆比例为31.2%时,3 种食用菌海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61.5、250.3 mg/g和15.0 mg/g。结果表明,HPLC-ELSD可分析3 种食用菌中海藻糖含量,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样品稳定性较好;3 种食用菌海藻糖含量与培养基质中木薯茎秆比例有关,合适的木薯茎秆比例可提高食用菌中海藻糖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反应中反应条件对抗原(antigen, Ag)与抗体(antibody, Ab)结合的影响。方法 以黄曲霉毒素B1 (aflatoxin B1, AFB1)抗原抗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ELISA中包被方法、包被液、离子浓度、pH、时间、温度、终止液等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 OD)和抑制率等指标, 了解反应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差异情况, 讨论反应条件对抗原-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 两步包被抗体法效价高、抑制率好, 包被液用pH 7.0、0.1 mol/L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抑制率高, 封闭时间影响较小, 25℃反应更适合操作,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抗原稀释液离子浓度0.020 mol/L pH=7.0时抗原-抗体结合最好, 用盐酸比硫酸作为终止液更稳定。结论 包被方法、包被液、离子浓度、pH、时间、温度、终止液等条件, 均是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木薯叶粉中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 OTA)。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和酶标抗原, 建立了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快速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甲醇水溶液、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等作为样本提取液提取木薯叶粉中OTA, 用活性炭和稀释法减少样本基质干扰。结果 ELISA灵敏度为0.2 ng/mL, IC50为0.878 ng/mL。木薯叶粉用含氯化钠的70%甲醇水溶液提取, 离心后取上清5倍稀释, 样本回收率80%~121%, 检测限为5 μg/kg, 满足国标规定食品中OTA不超过5 μg/kg的要求, 检测时间为30 min, 一次可批量检测90个样本。结论 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木薯叶粉及其食品中的OTA含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成本低、时间短、重复性好, 适合基层批量筛查。  相似文献   
7.
葡萄素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素(Viniferin)是葡萄与葡萄酒中重要功能性成分白藜芦醇(Resveratrol)聚合后的一类天然多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葡萄素和白藜芦醇一样具有抗菌、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其活性和稳定性都高于白藜芦醇。因而在植物抗病、人体生理药理活性领域倍受关注。本文对葡萄与葡萄酒中几种主要葡萄素的生物活性、分布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分析,测定了3种果胶酶处理、4种酵母发酵的葡萄酒中res、ε-viniferin、δ-viniferin等葡萄主要芪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7种葡萄酒中都含有较多的res、ε-viniferin和8-viniferin,不同果胶酶、酵母的选用均能影响到葡萄酒中的res、ε-viniferin和ε-viniferin的浸出效果.Uhrazyme Premium果胶酶酒样中ε-viniferin含量为2.187 mg/L,而Ex-v酒样中为1.926mg/L,796酵母酒样中res含量为1.193 mg/L,而CMS酒样仅为0.682 mg/L,δ-viniferin在D254酵母酒样中的含量为2.297 mg/L,而在Oneferm Color酒样中仅为1.850 me/L.Uhrazyme Premium果胶酶和D254、796酵母对果皮中上述芪化物的浸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诸多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食品、医药、植物生理等领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简要介绍了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发现、组织分布、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对近年来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部分衍生物提取方法和常用的分析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TLC)法、荧光分光光谱法等应用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提出并总结了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尚待研究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准确对木薯粉中多种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浓度在20.0~1000.0、4.0~400.0、30.0~1500.0、10.0~500.0和2.0~100.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在0.9992~0.9999之间;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3.2%之间;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 h浓度变化的RSD在0.7%~1.1%之间;5种脂肪酸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88.0%~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RSD在3.4%~10.4%之间,证明样品稳定性、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较好。不同食用木薯品种制备的木薯粉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品种间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5种木薯粉脂肪酸比例(SFA/MUFA/PUFA)为1:(0.91~1.35):(0.12~0.39)。其中,‘华南9号’食用木薯粉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含量分别达到了0.7818、1.088、0.2967和0.0398 mg/g;而该品种的硬脂酸含量最低,仅为0.0868 mg/g。常温贮藏实验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种脂肪酸含量在贮藏12周时达到最低,贮藏后期变化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品种(系)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