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35篇
无线电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减压强度对冬枣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1±1℃,大气压分别为86.1、70.9、55.7、40.5和25.3kPa的减压条件下贮藏冬枣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其转红,降低果实的干耗率,使枣果保持较好的外观颜色;同时,减压贮藏可以有效抑制冬枣有机酸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了其贮藏期的品质,延缓其衰老速率。在供试的5个负压条件中,以55.7kPa负压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3.
桃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桃不耐贮藏,严重制约了桃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桃采后失重率、综合品质、膜透性、果肉絮败、褐变、风味物质等方面,分析了桃采后生理的变化,以期为桃的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鲜枣产销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制定《鲜枣贮藏技术规程》的必要性和编制原则,论述了《鲜枣贮藏技术规程》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板栗产区的12个主栽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后不同品种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及直链淀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探讨板栗淀粉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前后,各品种糊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稀懈值和峰值时间在贮藏后降低;回冷值显著上升58.5~861 cp;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变化趋势与品种有关:小紫油栗、叶里藏、粘底板Q022、青扎的最终黏度,大板红、泰栗一号、小紫油栗、SQ022、六合中熟的糊化温度升高,而其他品种的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呈下降趋势.贮藏后,不同品种各RVA谱特征值的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均降低,各品种间差异程度缩小.贮藏前,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7.21%~32.78%之间;贮藏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18%~10.41%.相关分析表明,贮藏前后,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呈负相关,而与回冷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呈正相关.板栗淀粉的糊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6.
榛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榛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学提供孢粉学证据,明确榛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其与品种分类、系统进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致的方法培育植物材料并收集花粉,以14份不同种(品种)的榛属植物花粉为材料,使用FAA固定液固定,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法处理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距、萌发孔径比和表面纹理等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榛属植物的花粉为单粒花粉,多为3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赤道面上,属于N3 P4 C4类型;花粉形状为近扁球形,极面观为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外壁纹饰为皱波状和刺状,不同种(品种)的花粉在大小、皱波明显度、刺的大小和密度上存在差异;对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14份样品聚为3类.第1类:华榛、绒苞榛、川榛、'辽榛3号'、'达维'、'Casina'和'Ennis',属于中等大小花粉,皱波不明显;第2类:平榛'JMS'、'HLP'、'WC'和毛榛,花粉表面皱波不明显,刺较小且致密;第3类:藏刺榛、'Maria'和'辽榛7号',花粉表面皱波明显,刺的分布密度较疏.结论:榛属植物的花粉在大小、外壁皱波纹饰、刺的大小和密度方面差异较大,可为榛属植物的种属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本研究的取样和实验方法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大久保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Okubao)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贮藏期间对照组与1-MCP处理组的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久保桃果实挥发物的指纹图谱及标志性挥发物.结果表明,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26种,主要包括酯类、芳香烃类、醛类、内酯类、缩醛类物质.8℃贮藏期间,1-MCP处理显著推迟了醛类和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高峰的出现,并且显著抑制了内酯类物质的释放量;在贮藏后期显著促进了乙醇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2-二异丙基-1,3-二恶茂烷和1,1′-双(1,1,2,2-四甲基-1,2-亚乙基)苯是贮藏3 d时1-MCP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而乙醇、丙酮、氰基乙酸是贮藏16 d和20 d时处理组的标志性挥发物.  相似文献   
8.
以‘燕红’板栗为试材,研究了高CO2处理对板栗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效果。将20kg板栗置于大玻璃瓶中,连续通入40%~50%CO2、3%~5%O2的气体在20℃下分别处理3d和5d。处理结束后,将其放置在常温20℃下于货架期第0、5、10d分别取样,测定板栗褐变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CO2处理3s可有效减轻板栗的褐变程度。高CO2处理的板栗三部分的单宁含量均显著地降低,子叶缝合面和中间层后期差异不显著。总酚含量在子叶表层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但在子叶缝合面和中间层刚处理完含量要高于对照,后期差异不显著。处理有效地降低了三部分的PPO活性,且在整个货架期中PPO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处理在货架期前5d里,显著地降低了POD活性,后期这种差异消失。处理还有效地降低MDA的生成量,处理3d的MDA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较好地保持了膜系统的完整性。综合各指标考虑,高CO2处理3d控制褐变的效果好于处理5d。  相似文献   
9.
HS-SPME在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分析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VFC)分析中的应用,并且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萃取头,加入饱和电解质NaCl(0.3g/ml)2ml,在40℃萃取40min,GC谱图峰面积最大,桃果实VFC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对方法加标回收率、线性范围、最小检测限进行研究,表明方法灵敏性和重现性好。"大久保"桃果实HS-SPME-GC-MS研究表明,主要的VFC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内酯类、烃类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等,在已鉴定的46个化合物中己醛、反-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β-紫罗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等为主要的呈香物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鲜枣产销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制定《鲜枣贮藏技术规程》的必要性和编制原则,论述了《鲜枣贮藏技术规程》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