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研究分析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与家庭食物环境关联程度,为提高某区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构建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预防超重肥胖、营养不足等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随机抽取某区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共81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营养素养与家庭食物环境等相关信息。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全部调查对象中,小学(1~2年级)学生的营养素养得分为(83.9±16.5)分,具备营养素养(≥80分)为70.0%,这一学段学生的营养素养与年级、户口类型有关(P<0.05)。中高年级组(3~12年级)学生营养素养得分为(65.9±9.1)分,具备营养素养(≥80分)为7.1%,此学段中小学生3~6年级、初中生、高中生具备营养素养比例分别为11.4%、5.8%、2.1%,差异有显著性(P<0.05),该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与年级、户口类型、照护者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有关(P<0.05)。1~12年级中小学生的家庭食物环境得分为(65.2±...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重金属污染状况,掌握主要食品中铅、砷、镉的污染水平。对主要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控。方法3年对8类366件主要食品进行监测。结果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5%,大米、面粉、鲜牛奶、猪肾和果汁饮料样品中铅、砷、镉的污染水平较低,均符舍国家限量标准,蔬菜(5/134)、水果(3/62)、生猪肉(1/24)类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6.3%、95.2%、95.8%。结论顺义区主要食品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但在各类食品中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控制污染,保障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2002-2009年顺义区市售农产品铅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顺义区市售农产品铅污染现状。方法2002-2009年,抽检各类市售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开展重金属铅的污染监测工作。结果获得监测数据414个,对照相关指标,市售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6.62%,其中豆类合格率最低为77.78%。结论铅在粮食中的污染情况较蔬菜和水果严重,在蔬菜中铅对鲜食用菌和叶菜的污染更为严重,顺义区市售农产品中粮食的铅污染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S区居民通过熟肉制品暴露亚硝酸盐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S区2013—2019年市售535份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监测,结合S区不同年龄组居民肉制品的个体消费量数据,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FAO/WHO JECFA)规定的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07 mg/kg·BW进行比较,评价其膳食暴露健康风险。结果 北京市S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94.02%,总体超标率为9.16%。2岁以上人群通过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每日暴露量范围为0.000 0~0.390 0 mg/kg·BW,平均暴露量为0.018 8 mg/kg·BW,其中有2.5%人群的暴露量超过了ADI。除50~64岁组和≥80岁组外,其他年龄组人群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均超过了ADI。2~5岁组和6~12岁组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在P95百分位上超过了ADI,处在不可接受水平;13~17岁组熟肉制品来源亚硝酸盐日暴露量在P95百分位上等于ADI。结论 S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有导致部分人群存在慢性毒害的风险,应加强监管和抽检力度,向公众普及亚硝酸盐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性亚硝酸盐的添加和内源性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进行检验。结果2002-2005年共监测了6类食品(590份)中的4种致病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致病菌57株,阳性率为9.7%,其中检出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9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6类食品中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致病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14.5%;冰淇淋、水产品、散装熟食中也有检出,分别为5.0%、4.4%、1.9%;生食蔬菜中没有检出致病菌。结论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是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2014年3月19日顺义区某工地食堂,多人午餐后短时间内陆续出现胃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为查明致病原因,控制疾病发展,减小疾病造成的危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对致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开展溯源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胃部灼烧感,潜伏期为18 min,符合化学性物质造成中毒的特征;19日午餐为可疑餐次;厨师午餐制作前5道菜所用"盐"状白色粉末为引起本次中毒可疑物质;对白色粉末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氟硅酸镁。结论本次事故是一起厨师误将工业化学品当食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2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