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能力的影响。选取不同的培养基配比、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光暗反应对禾谷镰刀菌进行培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响应面设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的最适培养基为每升超纯水含葡萄糖60 g、KNO3 1.5 g、酵母浸出膏1.0 g、蛋白胨20 g、NaNO3 6.0 g、MgSO4 0.5 g、K2HPO4·3H2O 1.0 g、KCl 0.5 g、Fe2(SO4)3 0.025 g;当摇床转速为92 r/min、照明时间为10 h/d、培养温度为22.9 ℃时,20 d毒素质量浓度可达到249.80 μg/L。  相似文献   
2.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联合测定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乙酸(70∶29∶1,V/V)溶液提取,采用ELISA筛选出阳性样品后利用UPLC-MS/MS进行验证。实验探讨了ELISA和UPLC-MS/MS联合检测法的有效性和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矫正方法,并且研究了UPLC-MS/MS中样品净化与未净化的回收率。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ELISA和UPLC-MS/MS联合检测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大批量粮食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3.
制备用于牛乳中吸附黄曲霉毒M1的免疫吸附剂。以乙醇和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 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微球。利用微球表面的环 氧基团将抗黄曲霉毒M1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在微球表面,获得免疫吸附剂。制备的微球粒径约为1.7 μm,微球中环氧 基量在67.2%~71.6%之间,制备的免疫吸附剂对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吸附量达1.2 μg/g以上。该免疫吸附剂对乳中 黄曲霉毒素M1的选择性吸附较好,是去除乳中黄曲霉毒素M1较理想的免疫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
探讨粉碎时间、提取剂、掩蔽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样品粉碎时间180 s以上、70%甲醇溶液为提取剂、添加0.025%鱼皮胶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掩蔽剂时,检测结果最为稳定。本实验结果对高稳定性玉米赤霉烯酮检测ELISA试剂盒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各类免疫分析技术是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自然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通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到很多技术环节,包括抗原制备、免疫剂量设计、细胞融合、活性杂交瘤细胞筛选以及抗体纯化等,其中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环节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一环。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HTS-ELISA的高活性单克隆抗体分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技术,重点是对融合细胞的低密度培养、特殊仪器设备和在筛选过程中如何依据拖孔数(Trailing)来判断杂交瘤细胞的活性等相关的原理和技术,旨在为我国高活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加快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HTS-ELISA的单克隆抗体分泌 杂交瘤细胞筛选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各类免疫分析技术是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自然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通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到很多技术环节,包括抗原制备、免疫剂量设计、细胞融合、活性杂交瘤细胞筛选以及抗体纯化等,其中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环节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一环。 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HTS-ELISA的高活性单克隆抗体分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技术,重点是对融合细胞的低密度培养、特殊仪器设备和在筛选过程中如何依据拖孔数(Trailing)来判断杂交瘤细胞的活性等相关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我国高活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加快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