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轻工业   3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子是速生植物资源,生长快,易繁殖,敏年平均每化顷可生长鲜竹22~25t,竹材制浆的黑液碱回收有成熟的经验。我国常用于制浆造纸的竹材有30多种,属中长纤维、与木浆、草浆等合理搭配,可生产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及纸板等各种产品,只要我们认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优选良种,强化经营管理,实行林纸结合就可走出开发利用竹材资源用于制浆造纸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甘家齐 《中华纸业》2003,24(5):12-16
根据笔者本人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发展大型竹浆产业项目,在几个方面提出了商讨意见。  相似文献   
3.
前言当前随着国民经济较快速度的发展,特别是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以来,市场对中高档纸和纸板的需求量增长较大,最近由于国际市场纸浆价格上涨,国内商品浆供应紧张,使一些地区造纸生产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也对纤维原料丰富的西南地区发展造纸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发展生产除资源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解决好能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为造纸工业是用能大户之一,平均吨纸综合能耗在1.6—1.7吨标准煤,目前能源尤其是电力供  相似文献   
4.
5.
1基本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的部分造纸企业根据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竹资源,大力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培育和形成造纸工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洗涤系统包括纸浆洗涤和废液提取是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的任务,一是尽可能有效地从纸浆中除去黑液固形物,使蒸煮液中溶解物与纸浆很好分离,以保证纸浆的洁净度,为下工序生产操作创造条件;二是尽可能把全部黑液送到碱回收系统,获得黑液的最大浓度,最低稀释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氧碱漂白技术在国外有很快的发展。据报导现在已有50条氧脱木素的生产线,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生产实践证实可以改善漂白浆的质量,提高制浆得率,降低漂白废水的污染负荷,瑞典政府把氧碱脱木素技术作为新建漂白浆厂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措施。我省“八五”计划重点项目——雅安制浆造纸厂建设工程,设计生产漂白硫酸盐木(竹)浆,白度要求木浆为88°GE,竹浆为90°GE,为保证质量,减轻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著名造纸先辈金瀚先生诞辰一百零一周年,以深切崇敬之心缅怀我们宜宾造纸厂(前中国纸厂)的创办人.金瀚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缅因州大学造纸工程硕士,曾去加拿大造纸厂实习用磨木浆生产新闻纸的工艺技术.回国后一心想为祖国办新闻纸厂,建议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在浙江温州建设温澳纸厂生产新闻纸,任筹建纸厂副总经理,已访瑞典Kamyr公司提出设计资料,因抗日战争开始停办。抗战期间,金瀚先生和一大批爱国科技人才都答聚到四)11,曾任乐山正中纸厂总经理,因国民政府已迁都重庆,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及报馆…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经国务院讨论批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这是国家对造纸工业发展作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决策。将使我国造纸工业和林业从体制上解决长期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造纸企业为主体,应用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人工林,推进林业和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大型竹浆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家齐 《西南造纸》2003,32(3):4-6,9
近年来,我国开发利用丰富竹资源,大力发展林纸一体化竹浆产业有较快进展,增加高质量漂白竹浆比重,优化原料结构,有利缓解当前漂白木浆供应短缺,并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加收入均有积极作用。根据竹子纤维结构特性和竹子采伐收购,贮存有季节性不同于木材的实情,提出发展大型竹浆产业要重视选用优良竹种,优化栽培技术,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因地制宜追求企业规模效应等具体商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