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苏州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2001~2018年苏州市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和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不同年份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致病因子、月份、学校类别、事件起数、发病人数等。结果 2001~2018年苏州市学校中食源性疾病暴发26起,占4.69%(26/554),发病985例,占8.87%(985/11104)。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是导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9月份是事件的高发月份,且小学暴发事件最多。粮食类及肉类是暴发的主要食物,加工人员污染和加工销售污染是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缩短食品加工到就餐的时间,防止加工环节和加工人员污染能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的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 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PFGE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 该起事件是有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数据来自“2014年江苏居民营养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 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全省10个调查县(区), 其中6~17岁儿童848人, 成人8385人, 并与2002年和2007年江苏省营养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江苏城乡18岁及以上居民总体营养缺乏率为3.18%, 超重和肥胖率达49.44%(超重率为36.26%, 肥胖率为13.18%), 占总人口的一半, 比2002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了10和4.5个百分点; 江苏城乡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率为11.44%, 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21%和14.86%; 与前2次调查相比成人体重和体质指数上升明显、儿童青少年大部分同龄人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提高, 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值增大。结论 超重肥胖应引起公众及政府的真正重视, 全民性的综合防治工作需加大力度;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上升更值得关注, 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救治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就诊记录和医务室门诊记录、考勤记录、员工订餐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判断引起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可能病例67人(包括确诊病例2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83.58%,56/67)、发热(79.10%,53/67)、腹痛(76.12%,51/67)等。可疑食品是3月3日晚餐的回锅肉,59份肛拭子分离到25份肠炎沙门氏菌,其中一株分离自厨师。经脉冲场电泳(pulsed-field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 25株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经药敏分析显示, 25株肠炎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对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性强。结论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回锅肉是导致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 并探讨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调查县(区)为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抽取3个乡镇/街道, 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 每个村/居委会抽取75户家庭, 调查户中所有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4个部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进行分析, 并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对3358名江苏省成年居民进行调查, 年龄18~98岁, 平均(54.6±15.1)岁; 男女性别比为1:1.23; 城乡比为1:1.67; 学历以初中或高中为主, 共1654人(占49.3%); BMI为(24.2±3.7)。江苏省成年居民主要有4种膳食模式, 分别为动物模式、面食模式、咸菜蛋类模式、奶类模式。结论 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的动物模式、面食模式、奶类模式与超重肥胖有关。男性人群膳食的动物模式是引起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比值比(odd ratio, OR)=1.55, 95%置信区间(condition index, CI): 1.12~2.13], 女性人群膳食面食模式是引起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OR=1.41, 95%C.I.: 1.06~1.89); 奶类模式是成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8, 95%CI: 0.55~0.8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 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 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