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花好稻好”是沪语谚语,一般可以理解为喻什么都好,样样都好。如1986年4月2日《人民日报》发展署名文章中讲:“十年劝乱中,哪来与人为善的批评!动不动‘打翻在地’,‘踩上千万只脚’,‘砸烂狗头’,‘永世不得翻身’,一点优点也不能肯定,坏的是‘头顶生疮,脚底流浓’。眼下呢,有的人不兴‘花好稻好,一切都好’,一点都批评不得。”  相似文献   
2.
大概在十年之前,国内一些报刊就以“海外奇闻”的标题,报道和介绍过日本上层社会盛行的高档宴席——“黄金宴”,但是,仅此几年之后,洋风东渐,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也相继出现标价一席上万或几万元的“黄金宴”。中国古代形容达官巨贾之家奢侈生活时,常用“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而标价几万元一桌的“黄金宴”,足以相当几百个穷人一年的口粮钱,于是,“黄金宴”在大陆的出现和流行自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哗然。首当其冲的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纷纷撰文谴责之,认为“黄金宴”  相似文献   
3.
说黄鱼     
黄鱼曾经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我国的黄鱼产量位居世界之首,五十年代,每年五月黄鱼大批上市时,每斤黄鱼仅几分钱,家家户户在满足口福之余,又将买来的黄鱼腌制起来,一直到六十年代,上海黄鱼的每斤价格也在3毛左右。近十几年来,可能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迫使黄鱼的回游路线发生变化,也可能是捕捞技术的落伍,我国的黄鱼产量激剧下降,现在大黄鱼的零售价已激增至每斤50元以上,大多数家庭几年没吃过大黄鱼已不是稀奇的事了。 黄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因它们的头脑里有二粒洁白的石状粒子,古代常被叫作石首鱼。据《两航  相似文献   
4.
“猪头三”是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的女人最惯用的詈语,通常指不明事理,不识好歹,或不明事理,不识好歹的人。沈从文《顾问官》:“胖大头军法官瞒我,那猪头三(学上海人口气)刚才还当着我面同师长说  相似文献   
5.
《淞南乐府》,是清代中期南汇人杨光辅所撰描写上海风物、历史、掌故、物产的诗歌体裁著作。 《淞南乐府》写于清嘉庆年间,历来被认为是研究嘉庆年间上海文化经济、社会风俗的珍贵资料。该书是诗歌体裁,虽然作者在部分章句后加了注文,却注释太简单,对许多人来讲,难以读通和理解,要引用这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地方性语言,在方言中,大多数方言词汇可以找到相应的汉字,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方言词汇没有或难以寻到对应的汉字,于是不少语言学家也只得以“方言无词”、“有音无字”加以搪塞。在沪语中也有这种现象,但是,只要细心研究,潜心推敲,不少被认为“方言无字”的方言词汇还是能找到对应的汉字的。兹  相似文献   
7.
大概从1985年起,上海的各界为了发掘上海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希望能在上海语汇中寻到一个能概括多方面内容而又具上海特点的词汇,也不知是谁就找到了早期流传,而又多年不大使用的词——“海派”,因为“海派”中有“河”字,偶尔也可以作为“上海”的省略  相似文献   
8.
吃力不讨好 阿旺炒年糕 沪语中有“吃力不讨好——阿旺炒年糕”之谚,据说这是从宁波传入的谚语,但是,不论是上海人还是宁波人,或者上海宁波人,均无法道清谚语的来历。 年糕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必备的食品,宁波年糕以原料精细,加工地道,品种繁多,吃口糯软而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