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白酒风味体系复杂而庞大,且大部分风味成分的风味贡献和影响机制尚不明晰.随着风味组学技术在白酒风味化学研究中的快速发展,风味组学作为主要研究策略在白酒特征风味解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联用色谱技术在白酒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客观总结,对风味组学技术在白酒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白酒成分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浑浊问题,该研究从白酒风味物质测定及添加试验方面对白酒浑浊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通过浊度计掐头与活性炭吸附的联用技术对酒样进行除浊处理。结果表明,酒体浑浊现象与所含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含量及环境温度有关。在10 ℃条件下,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总含量>250 mg/L的酒样有浑浊风险。采用浊度计掐去1.94 NTU的酒头能够避免酒体浑浊的风险。对酒头进行0.05%的活性炭吸处理36 h,在保障酒体风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还能基本维持原有的香气,适用于酒厂生产。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我国酱香型白酒发展热的成因、概述了不同产区流派的风格特点、产区企业分布、产能情况及全国酱香型白酒市场情况;并对酱香型白酒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酱香型白酒窖期中晾堂霉菌斑的合理处理方法,通过比对处理前后霉菌菌落数量,对"热水处理""10%vol尾酒处理""5%vol尾酒处理"3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对于窖期晾堂霉菌斑处理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将其运用于各轮次窖期中进行生产管理,可实现基酒品质及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酱香型白酒区域性差异表达,本研究以酱香型白酒三大典型酿造产区不同档次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区不同档次酱香型白酒的感官特性、风味组成和差异进行分析,结合香气活度值筛选出特征风味化合物,并以此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酱香型白酒感官上总体均以曲香、坚果香、烘焙香和空杯香突出,但各产区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所有样品中共定性定量出风味成分106种,筛选得到特征成分54种,其量比关系是构成酒体风格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中,分类效果明显,确定出变量重要性因子25种,系统表征了赤水河流域典型产区酱香型白酒中特征风味成分的分布规律,为酱香型白酒的产区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工艺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机械化堆积发酵试验探究,从堆积发酵温度、时间、入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还原糖含量,堆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功能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并对试验结果的出酒率、优质品率、基酒的相似度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化堆积发酵试验堆子温度能达到工艺要求,但堆子升温较传统工艺班组慢,堆积发酵时间延长;SPSS显著性分析入窖糟醅水分、酸度、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与传统班组不存在显著差异;堆积发酵过程形成了特有的微生态、生物酶类,富集了大量的酱香风味前体物质与中间体,为后期的窖池发酵奠定了菌系及物质基础,使堆积到达"二次制曲"作用;机械化试验班出酒率、优质品率与传统班组相比存在差距,但差异性不显著;机械堆积发酵不会对基酒色谱成分造成不利影响。机械化堆积仍存在一些不足,将进一步改进完善设备,继续开展试验,调节机械化工艺参数,实现提质增量,促进酱酒机械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两种白酒样品中EC的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定量分析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7以上。其中HPLC法检出限为4.0μg/L,回收率在84.9%~105.1%之间,RSD<6.84%;GC-MS法检出限为1.3μg/L,GC-MS检测回收率在95.3%~104.7%之间,RSD<4.26%。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符合实验要求。其中HPLC法具有前处理操作方便,且试剂毒性相对较低的优点,但GC-MS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则比HPLC法更高,且检出限更低、总体处理及进样时间更短,单位时间内能更快、更精确地对酒样中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检测。结合产业实际发展情况,白酒的氨基甲酸乙酯检测量日益增多,检测限要求更低,故使用GC-MS法检测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更能满足今后的检测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3 种类型的高温大曲(黄曲、白曲、黑曲)在细菌群落、理化指标方面的差异,初步探究不同曲种在发酵过程中功能差异的成因,通过扩增子测序、菌株培养化、物种相关性分析及理化因子与优势物种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高温大曲细菌群落差异及内生、外在因素对优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Kroppenstedtia、Saccharopolyspora、Arthrobacter 是黄曲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类群,Saccharopolyspora、Thermoactinomyces、norank_Bacteria 为黑曲发酵过程中的主导细菌,而白曲发酵过程中主要以Bacillus、Thermoactinomyces、Saccharopolyspora、Weissella 为主,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微生物中,与黄曲密切相关的优势菌属Kroppenstedtia 与水分含量呈强负相关;Bacillus 与糖化力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导致白曲糖化力较高的原因;而黑曲发酵后期的优势微生物Thermoactinomyces 则与酸度呈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不同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替的驱动因素,为有效提高酱香大曲的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白酒市场消费复苏以及社会科技的进步,白酒行业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从以前的传统酿造到现在的智能化酿造,白酒行业工艺技术不断守正创新,现已进入产业技术全面提升阶段。文章主要对白酒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发展与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白酒行业技术水平,以期为白酒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