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的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舍饲、放牧两种饲养方式下的12?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脂质氧化产物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两种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肉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牧饲养苏尼特羊肉TBA值高度显著低于舍饲饲养(P<0.001);羊肉中主要的脂质氧化产物为己醛、庚醛、壬醛、1-辛烯-3-醇以及2,3-辛二酮,其含量均在放牧饲养羊肉中显著较低(P<0.05),表明舍饲饲养羊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相比放牧饲养羊肉更严重。放牧饲养羊肉的总抗氧化能力(P<0.01)、铜离子还原能力(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P<0.00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P<0.05)活力均显著高于舍饲饲养,说明放牧饲养羊肉中的抗氧化酶活力较高,能有效抑制脂质氧化。通过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得出,舍饲饲养羊肉中脂肪氧合酶基因表达量高度显著高于放牧饲养(P<0.001),而SOD(P<0.001)、CAT(P<0.05)和GPx(P<0.05)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放牧饲养,从分子水平验证了放牧饲养羊肉的抗氧化能力较舍饲饲养好。  相似文献   
2.
呈味肽是从食物中提取或由氨基酸合成的,能够丰富、改善、掩盖肉品感官特性的肽类组分。呈味肽分为多肽和寡肽两类,其中赋予肉品滋味的主要是分子质量小于3000 Da的寡肽。此外,寡肽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参与人体免疫调节和生理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寡肽在肉品中的作用,综述了其在味觉生理学和受体等呈味机制的新进展,并从pH、加工方式、微生物和其他因素等角度阐述了影响寡肽呈味的因素,以期为肉制品滋味研究、新型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两个油田用连续管失效分析案例,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进行观察及夹杂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案例一中CT80连续管失效处的裂纹两侧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硬度降低。断口上未见明显的疲劳贝纹线,断口形貌为浅韧窝,能谱分析断口有夹杂物,得出该裂纹是由于硫化物应力腐蚀引起。案例二中CT110连续油管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但外壁机械损伤严重;推断连续管外表面机械损伤,引起应力集中,在疲劳弯曲载荷作用下从损伤部位起裂最终造成断裂。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B(PKB/Akt)是真核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也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关键下游信号分子。它既可以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和叉头转录因子(FoxO)的表达影响蛋白质代谢;也可以通过磷酸化FoxO和GSK-3调节糖原合成/分解;还可以通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SREBPs)及mTOR信号通路促进机体的脂质合成。此外,Akt可磷酸化FoxO、前体凋亡蛋白(如Bad、Bcl-2)和半胱天冬蛋白酶抑制细胞凋亡,最终影响畜禽肉的品质。综上所述,Akt及其级联效应可能成为提高肉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Akt的活化机制、级联效应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6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为材料,测定其宰后成熟过程中(0~3 d)的肉品质、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和蛋白降解相关指标,旨在探究肌原纤维蛋白对宰后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苏尼特羊合适的宰后成熟时间.结果表明,4项肉品质指标(pH值、色泽、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中,pH值、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在成熟2 d时达到最优值,并与成熟3 d...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取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宰后4 ℃下成熟过程中(0、24、48、72、96 h)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质量浓度和活力、糖酵解及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宰后AMPK的含量和活性对糖酵解和成熟进程的影响,确定苏尼特羊宰后最佳的成熟时间。结果表明:羊肉中磷酸化AMPK的质量浓度和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达到最高点。糖酵解指标中,pH值在宰后24 h内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和游离葡萄糖的含量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乳酸含量在宰后24 h到达最大值。肉品质相关指标中,羊肉的剪切力在24 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48 h后总体趋于稳定;a*值及b*值在宰后均呈现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L*值在宰后96 h达到最大;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96 h)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29、30、41、40、46 种,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48 h时醛类物质种类最多,有助于提高羊肉的整体风味。综上所述,宰后不同时间点AMPK含量和活性的变化会造成糖酵解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了肉品质指标的变化;在宰后48 h的羊肉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适宜加工食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肉品质、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苏尼特羊各12 只测定生长性能及肠道中乳酸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肠道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苏尼特羊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5)。乳酸菌组的剪切力、b*值和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 min和熟肉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菌可影响苏尼特羊肉的风味组成及相对含量,羊肉中主要脂质氧化产物为辛醛、壬醛、癸醛、1-戊醇、正己醇和庚醇,其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酸菌可抑制肌肉的过度氧化,平衡羊肉风味。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赋予羊肉橙子、洋葱、玫瑰和蘑菇气味。乳酸菌组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的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得出,乳酸菌组的CAT、GPx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印证了乳酸菌可提高羊肉的抗氧化能力。综上,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及风味,提高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文博  罗玉龙  刘畅  窦露  赵丽华  苏琳  靳烨 《食品科学》2019,40(24):207-213
选择舍饲、放牧2 种饲养方式下12 只12 月龄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成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探究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风味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肉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己醛、壬醛、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其中舍饲羊中壬醛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羊(P<0.05),1-辛烯-3-醇和2,3-辛二酮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羊(P<0.05);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占比较大,放牧羊肉中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脂肪氧合酶基因(lipoxygenase,LOX)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量高于舍饲组(P>0.05)。整体上,由于放牧羊中PPARγ和ACC基因的较高表达量,使得羊肉中合成并沉积了更多的脂肪酸,并激活了LOX基因的高表达,促使脂肪酸氧化生成大量醛、醇类挥发性物质,赋予了放牧羊肉优异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22只巴美肉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胴体品质、食用品质以及脂肪酸的组成,从性别角度分析巴美肉羊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公羊的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母羊(P<0.05)。在食用品质方面,母羊的嫩度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肉的L*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电子舌结果显示,巴美肉羊的滋味中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巴美肉羊中3-羟基-2-丁酮、2,3-辛二酮、1-辛烯-3-醇、己醛、己酸、庚酸和辛酸占主要地位。公羊的2,3-辛二酮、癸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母羊中的3-羟基-2-丁酮、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在脂肪酸中,公羊的反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的棕榈酸、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高于母羊。总体上,公羊的胴体品质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优于母羊,但母羊的食用品质较公羊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品种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选取12月龄苏尼特羊、巴美肉羊和二狼山白绒山羊(乌拉特山羊)各12只,测定其屠宰性能,再分别取股二头肌测定肉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巴美肉羊的胴体质量、背膘厚、a*值均显著高于苏尼特羊和乌拉特山羊(P<0.05),说明其屠宰性能较好,肉色较红;苏尼特羊的pH显著高于乌拉特山羊(P<0.05),而巴美肉羊与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品种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构成影响很大,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羊、巴美肉羊和乌拉特山羊的气味存在差异,进一步对比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苏尼特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较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出乌拉特山羊肉中风味物质较其他两种丰富,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庚醛、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1-辛烯-3-醇、反-2-癸烯醛和十二醛可作为三种羊肉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其中壬醛对苏尼特羊肉风味贡献最大,而巴美肉羊和乌拉特山羊肉中贡献最大的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总体上,巴美肉羊的屠宰性能较优良且肉色略红,在风味方面,不同品种的羊肉其关键风味物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