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2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赖氨酸面粉对人群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利用率又取决于食物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是粮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谷类食物的氨基酸评分为44,因而影响了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此,在谷类食物中强化适量的赖氨酸,可以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有研究表明如在面粉中添加赖氨酸0.2%,面粉蛋白的生物价值可由47提高到71,学龄儿童食用这种赖氨酸强化食品一年后,身高、体重和抵抗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对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连续3d 24h回顾法的食物数据、"称重法"记录的家庭油脂消费量数据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食物消费量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均随收入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零食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零食消费的营养素模式。方法:利用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991年、2004年和2006年的连续3d24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零食消费率的主要因素,并控制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分析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者的营养素摄入模式。结果:我国中老年零食消费率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2006年的上升速度约为1991~2004年的10倍。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及体力活动水平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中老年人零食消费行为正处于快速变迁阶段,应及时进行合理的营养干预,引导合理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93~2004年我国9省20~65岁的成年居民腰围分布的变化及其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1993、1997、2000和2004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中20~65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作为判断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分析成人腰围分布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别。结果:1993~2004年间我国20~65岁成年居民的腰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腰围的增大,成人中心性肥胖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男性腰围及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幅度高于女性;男性腰围均值从76.8cm增加至82.8cm,中心性肥胖率从17.7%增加至40.6%,其增长幅度为129%;女性腰围均值从75.1cm增加至79.3cm,中心性肥胖率从28.5%增加至45.7%,增长幅度为60%。40~50岁男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增长最快的年龄段。女性居民中,农村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增长均比城市女性快,到2004年女性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的城乡差异消失。  相似文献   
5.
文章报道了1990~1995年“儿童营养监测与改善”项目的执行过程,结果表明农村儿童中存在着许多营养缺乏问题。提出改善途径是培训营养工作人员,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促进食物生产三方面,最后总结了6条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根据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年、1991年、1995年、1997年和200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的变迁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发展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食物摄入、收入情况及体力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和就餐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和就餐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55211名(男26290人,女28921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食物消费行为和55514名(男26449人,女29065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就餐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食用频率也较高,农村略高于城市。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我国居民奶类和豆类的消费较低;猪肉仍是我国居民主要肉食,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我国居民中91.5%是一日三餐,8.0%是一日两餐。一日中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5.2%)。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的比例(26.1%)明显高于农村(8.7%)。结论: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和就餐行为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营养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郊区是指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该地区人口多属农村人口,而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小城市的郊区人口仍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其人群特征、收入水平、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均有别于城市居民而和农村地区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我国9省区18-49岁成年居民茶和咖啡饮用状况及1993-2009年间变化趋势。方法:以6轮调查中18-49岁成年居民为对象,分别描述分省(自治区)、4类地区及不同年龄组居民的茶和咖啡饮用率状况及不同调查年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其中地区类型分为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4类;年龄划分为18-29岁、30-39岁和40-49岁3个年龄段。结果:1993-2009年,我国9省区成年居民饮茶率呈现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43.79%降至2009年的33.94%;咖啡饮用率呈上升趋势,从1993年的1.26%升至2009年的4.45%。饮茶率和咖啡饮用率由高到低的地区类型分别为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地区差别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饮茶率呈上升趋势,咖啡饮用率下降,18-29岁组随时间变化幅度最大。结论:我国成年居民饮茶率逐年下降,咖啡饮用率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9省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2009年调查中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h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因子分析确定了4种模式:模式1以面粉、其它谷类和薯类等为主要食物;模式2以牛奶、鱼虾类和菌藻类等为主要食物;模式3以饮料、动物内脏和速食食品等为主要食物;模式4以蔬菜、豆类和薯类等为主要食物。城乡、性别、年龄和南北是不同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9省区儿童青少年有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面粉/杂粮"模式、"牛奶/鱼虾"模式、"饮料/内脏"模式和"蔬菜/豆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