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甘萧地区旱獭皮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獭皮毛被富有光泽,皮板纤维粗壮,编织紧密,强度较高。皮板中脂腺虽然不发达,但皮下层的脂肪细胞多,形成脂肪层,毛根贯穿真皮层就长在这层脂肪中,故加工时前工序应注意加强脱脂,后整理应注意匀,以防伤及毛根,而使毛脱落。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獭兔皮毛被及皮板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探明了獭兔皮毛和皮板的组织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组织学分析、物性检测等方法比较了猪皮服装革生产时用NH4HCO3和中和复鞣剂中和对成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H4HCO3中和时,由于需要将革中和至较高的pH值(6.5左右)才能达到中和的目的,容易导致革纤维产生同部缺陷,从而降低成革质量。采用中和复鞣剂中和能明显减少同部缺陷,并使革纤维分散更均匀,成革的丰满弹性更好,松面率降低。本文选用萘磺酸型辅助性合成鞣剂NeosynBS2作为中和复鞣剂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最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复鞣剂在革内的渗透分布情况与成革质量关系很大,长期以来只能眼看手摸来评价复鞣效果.利用IIIA染色法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复鞣剂ART在不同部位随复鞣时间变化的渗透情况,改变了传统的主观评判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肉面的胶原纤维编织较疏松,而粒面层特别是粒面胶原纤维编织紧密,故丙稀酸树脂复鞣剂首先从肉面开始透入,而且从肉面透入革内的深度大于从粒面透入的深度,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鞣后的革样进行了观察,结果与光镜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丙烯酸树脂复鞣剂ART l和ART Ⅱ均具有良好的选择填充作用,在腹部填充的多,颈部和臀部填充的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四川黄牛皮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牛皮毛细、乳突平缓、网状层所占比例大,胶原纤维织角较高,是一种优质原料皮。但汗腺发达,处理不当,易造成松面。  相似文献   
6.
黄牛皮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四川黄牛皮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牛皮毛细、乳突平缓、网状层所占比例大,胶原纤维织角较高,是一种优质原料皮。但汗腺发达,处理不当,易造成松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甘萧地区旱獭皮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獭皮毛被富有光泽,皮板纤维粗壮,编织紧密,强度较高。皮板中脂腺虽然不发达,但皮下层的脂肪细胞多,形成脂肪层,毛根贯穿真皮层就长在这层脂肪中,故加工时前工序应注意加强脱脂,后整理应注意匀,以防伤及毛根,而使毛脱落。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在革内渗透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复鞣剂在革内的渗透分布情况与成革质量关系很大 ,长期以来只能靠眼看手摸来评价复鞣效果。利用IHA染色法在媒染剂 A作用下使透入到革内的丙烯酸复鞣剂上色 ,而其余部分不上色 ,由此判断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渗透情况。研究了羊皮使用不同品种的丙烯酸树脂复鞣剂 (ART- II,DM)复鞣后 ,复鞣剂在不同部位随复鞣时间变化的渗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肉面的胶原纤维编织较疏松 ,而粒面层胶原纤维编织紧密 ,故丙烯酸树脂首先从肉面开始透入 ,且从肉面透入革内的深度大于从粒面透入的深度 ,而不是像有人认为的复鞣剂主要是渗透并填充到乳头层和网状层 2层交界处。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鞣后的革样进行了电镜观察 ,结果与光镜一致  相似文献   
9.
獭兔皮的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獭兔皮毛被及皮板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探明了獭兔皮毛和皮板的组织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都家兔皮、广汉家兔皮毛被及其皮板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探讨了毛及皮板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