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了研究川芎醇提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alcohol extract,LCAE)抗氧化活性及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特性。对LCAE的主要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测定其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及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采用打孔法和倍比稀释法研究了LCAE对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探究了各试验菌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LCAE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阿魏酸、游离酚及结合酚的含量分别为55.7、31.45、177.38及42.86 g/kg。LCAE溶液稀释100倍后的还原力与14.79μg/m L VC相当,LCAE总抗氧化能力为4.46 U/mg。0.9 g/L LCAE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超氧阴离子的1.12倍。LCAE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强于阳性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且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MIC介于6.25~25 g/L之间,MBC介于12.5~50 g/L之间。等价浓度下,纯品TMP和阿魏酸的抑菌效果比LCAE弱。药物处理下各种菌生长曲线特性显示,随着LCAE浓度的增加,其中革兰氏阴性试验菌在对数期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阳性菌稳定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食用油脂酸值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大豆油脂酸值为目标,研究间隔偏最小二乘(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iPLS)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及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的特征波长变量优选方法。制备不同酸值的大豆油脂样品100 个,并在4 000~12 000 cm-1范围内采集了油样的近红外透射光谱。首先用iPLS法从原始光谱中初步筛选出4 540~5 346 cm-1和6 807~7 004 cm-1组合特征波段,R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978 9和0.064 3;然后分别用GA和SPA从特征光谱区域中筛选出与油脂酸值密切相关的特征波长变量,从GA和SPA 2 种选择结果中各选取前6 个波长点,以12 个特征波长变量建立PLS校正模型,其R2和RMSEP分别为0.985 9和0.045 1。研究表明,在油脂酸值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采用iPLS-GASP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特征波长选择能有效去除冗余信息,降低模型复杂度,可为快速无损检测油脂酸值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SVM的大豆油脂色泽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罗维朋比色计在油脂色泽测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大豆油脂色泽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首先采用C-SVM对3种不同罗维朋黄值的大豆油脂进行模式识别,设计出适合油脂色泽近红外光谱识别的SVM分类器,识别正确率达到100%。然后利用ε-SVR对不同罗维朋黄值的大豆油脂近红外光谱数据与罗维朋红值进行回归,分别建立了不同级别大豆油脂色泽的SVM校正模型,预测误差均在0.2个罗维朋单位以内。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油脂色泽的定性定量分析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实现油脂色泽在线监测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种新型计量仪器不断的研发出来,而且计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前很大一部分单位都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计量,使电子仪器计量的管理和维修都更加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研究的力度,从而使计量手段得以不断的改进,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子仪器计量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VIS-450光与凹凸棒土协同作用对大豆油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及过氧化值为考察指标,通过设定不同温度、光强度、时间、搅拌速度、凹凸棒土添加量对待脱色大豆毛油进行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单因素,并采用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待脱色大豆毛油的脱色条件为:电流强度17 A,温度80℃,时间30 min,搅拌速度80 r/min,凹凸棒添加量2.5%,得到大豆油的脱色率为95.21%。且对脱色后的油脂进行105℃加热试验,油脂油色稳定,不易返色。结果表明凹凸棒土在单色光条件下对待脱色大豆毛油的脱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蛋清肽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高压均质辅助乙醇注入法制备蛋清肽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2 mg/mL胆固醇、10 mg/mL蛋黄卵磷脂、50 mg/mL蛋清肽溶液、芯壁体积比3∶5、40 MPa高压均质7 min、100 W超声30 s,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为(65.7±3.6)%的蛋清肽脂质体。选择1%吐温-80作为稳定剂,可以保证脂质体在30 d内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此外,体外、体内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的包埋对蛋清肽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并且小鼠血清中6 种必需氨基酸最高质量浓度明显提高;其中,色氨酸延后3.5 h释放,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延后2 h释放,脂质体包埋后赖氨酸最高质量浓度增加最多(523.53%),蛋氨酸质量浓度增加最少(109.31%)。本研究获得了一种稳定性较强、包埋率较高、缓释效果较好的蛋清肽脂质体,可以有效实现氨基酸持续补充,为蛋清肽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