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暴露评估是否区分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对结果的影响,并基于前期评估结果,对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从销售到食用前阶段的增殖情况通过点估计和概率分布估计两种方法来实现。结果表明:点估计可能低估食用风险,概率分布考虑了输入量的各种可能性,推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以符合正态分布的家庭贮藏温度为例修正参数设置,考虑全为不确定性,部分不确定性、部分变异性,全为变异性3 种可能情况,得到区分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后的风险概率由不区分前的22.1%降为20.2%,全为变异性的概率仅为11.0%,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不同方法获得的风险差异,为后续定量风险评估提高精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评定肉类品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评定肉类品质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评定牛肉品质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亚硝酸盐抑菌机理,在生孢梭菌对数生长期添加不同量的亚硝酸盐(0、100、200、300、400和500mg·L-1),收集亚硝酸盐作用约20h的生孢梭菌细胞,发现生孢梭菌细胞产量显著降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添加亚硝酸盐后生孢梭菌超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细胞壁破裂、变薄或消失,胞浆内容物溶解或流失等。推论认为亚硝酸盐对梭菌细胞的侵害是其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肉品营养丰富,极易受到致病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内得到了充分应用。本文分别从肉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和预测建模2 个角度对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现阶段机器学习方法的不足,并对其在肉类微生物安全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能引发侵袭性李斯特菌病,是一类可导致严重后果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复杂多变的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其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状态以应对营养缺乏等胁迫条件带来的生存挑战,继而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本文重点介绍营养胁迫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表型特征和可能的调控机制,包括生物膜形成能力、抗性和毒性,以及σB、(p)ppGpp和sRNA等相关调控因子,以便了解单增李斯特菌营养胁迫下的抗逆生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精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机视觉评定肉类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庆利  胡孟晗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2):209-212,215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硬件成本的下降和运算速度的提高,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对肉类品质进行自动检测和分级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计算机视觉在评定颜色和大理石花纹、骨骼成熟度和新鲜度,预测嫩度和胴体分级等肉类品质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随食品链相关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生长-失活-再生长"生态行为规律.方法 以热加工为失活条件,综述单增李斯特菌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和相关机制.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失活"过程中,细胞的历史生长条件会对其失活特性产生影响,在"失活-再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历史生理状态会影响其修复再生长的延滞期.结论 食品链中细菌的生长和失活是连续的过程,有必要研究在连续的环境条件变化过程中细胞的生态行为,以期为食品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寻找高效且安全的天然抑菌剂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有研究表明低聚糖类物质如果胶低聚糖、低聚壳聚糖、褐藻胶低聚糖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低聚糖大多来源于植物胶、甲壳动物,天然海藻多糖等自然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因此低聚糖能够作为潜在的天然抑菌剂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已经逐渐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研究热点。该研究综述了几种低聚糖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分析总结了其抑菌机制:一是低聚糖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二是渗入细胞内部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同时展望了低聚糖在涂膜保鲜和作为食品添加剂两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低聚糖的作用和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为比较不同温度、包装方式的杨梅表面沙门氏菌数量变化情况,建立细菌生长/衰亡模型,测定了4,16,25,33℃条件和普通塑料袋包装、保鲜膜包装方式的杨梅表面沙门氏菌生长/衰亡数据;选用Logistic模型为初级模型,拟合不同温度和不同包装方式的杨梅中沙门氏菌生长/衰亡曲线。结果显示,冷藏(4℃)可有效抑制甚至减少细菌数量;低温通风贮藏(16℃)可在一定时间内抑制细菌繁殖,贮藏时间小于30 h;夏季高温条件(33℃)下未见细菌增殖迟滞期,细菌繁殖速度快,风险值得关注。低温贮藏(4,16℃)时不同包装方式对细菌生长/衰亡无显著影响。33℃条件下保鲜膜能有效减缓细菌生长。根据模型评价参数adj-R~2、RMSE,A_f,B_f等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根据Logistic模型进行细菌数量预测。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杨梅采后沙门氏菌污染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