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轻工业   2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简单介绍了直流输电在我国的发展,分析了电网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是采用交直流并联输电后,由于系统运行特性较为复杂且相互影响,从而使得大干扰后电压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分析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及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等.最后采用交直流并联输电模型,设置典型大干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TCSC和SVC对提高并联系统大干扰电压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诺如病毒(Norovirus)是引起全球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微生物病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型较复杂,近年来GII.2逐渐成为我国主要流行基因型之一。为了解食源性诺如病毒GII.2型变异特点,该研究以2015年在广州地区检出的GII.2[P2]型GZ2015-L335毒株为对象,对其基因组结构及衣壳蛋白功能进行了系统表征。该毒株基因全长为7 496 bp,在线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其为GII.2[P2]基因型。通过克隆其衣壳蛋白VP1基因,借助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VP1蛋白,并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重组VP1蛋白分子量约为58 ku;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蛋白可自组装形成直径约为30 nm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ELISA结果显示该VLP与抗GII.2[P]衣壳P颗粒血清具有较高结合活性。此外,受体结合实验证实该VLP与A/B/O等分泌型及非分泌型唾液呈现出广泛的结合作用。该研究对GII.2[P2]型GZ2015-L335毒株基因组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成功制备并表征了其病毒样颗粒,结果将为食源性诺如病毒的高效抗体研制及新型检测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求取电力系统PV曲线的连续潮流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连续潮流法在求取电力系统的PV曲线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连续潮流法.该算法通过对潮流方程的变换,摆脱了对负荷参数的依赖,改善了连续潮流法的收敛性,并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作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北川新县城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系统的建设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EPON作为北川新县城智能配电网的通信方式。考虑北川新县城光缆通道和配电网设备分布情况,设计一种新型环形冗余保护通信网络。该方案具有节省光缆资源、节省投资、可靠性高、组网结构清晰、便于后期扩建、方便施工和维护等优点。竣工验收结果表明,该方案运行状况良好,满足冗余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滤食性牡蛎是食源性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食品媒介。为了解广州市售牡蛎中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与遗传多样性特点,合理评估消费风险,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每月从当地水产市场随机采集牡蛎样本,采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蛋白酶K处理偶联聚乙二醇沉淀小体系法,包括荧光定量RT-PCR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贝类中病毒的污染量以及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共检测牡蛎110只,GII型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2.7%(58/110),病毒污染含量范围为1.56×103~1.09×106 copies/g(消化腺)。其中,春夏季节(3~8月)牡蛎中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5.7%(20/56),低于在秋冬季节(9~2月)的阳性率70.4%(38/54);但不同季节中检出的病毒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春季(2.69±1.46)×105 copies/g(消化腺),夏季(1.97±2.16)×105 copies/g(消化腺),秋季(6.91±6.16)×104 copies/g(消化腺),冬季为(4.83±2.99)×104 copies/g(消化腺)。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分析后显示,除1份为GII.17基因型外,其余均为GII.4基因型(n=13),与当地的临床流行基因型呈现一致性。本研究显示广州市售牡蛎中仍存在较高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病毒防控工作,尤其提醒消费者在食用牡蛎时需加工充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