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33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全球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GfK对全国100个城市彩电的零售监测结果,2006年2月,平板电视销量约占整体彩电的16%,销售额比例约为55%。事实上,液晶电视的销售额比重从去年12月份开始,已经超过传统CRT彩电。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FlexLogix控制器实现的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案,阐述了FlexLogix温备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及软件设计,并对串级控制和PIDE功能块作了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田野调查的成果,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各乡镇现存的十座清代侗族寨门中的“排楼”(斗栱)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根据工匠对其营建方式和外观形象的表达,厘清了其汉、侗语的称谓。再根据其建构逻辑,归纳了“排楼”(斗栱)的三种分件装配次序与榫卯做法,和平面层的三种组织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组件与边柱或高拱柱的搭接关系。在对通道县清代侗族寨门“排楼”(斗栱)作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排楼”(斗栱)在当代发生施工简化、构件标准化的变迁,传统做法面临当代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种新型的随动系统-数字交流随动系统的位置控制器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将模糊控制理论和自调整控制与PID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讨论了自调整模糊PID位置控制器的原理及设计,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控制过程的进行控制,应用自调整控制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以保证控制过程的平滑性,并结合PID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既能保证系统的平稳过渡,又具有较好的跟随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级联型多电平拓扑结构的开关型功率放大器,采用单极倍频相移PWM技术,其开关频率为单个单元开关频率的2N倍,总的输出电压波纹小.分析了级联型多电平技术的特点,重点研究了采用单极倍频相移PWM技术的多电平输出信号的谐波,最后研制了一台级联型多电平的D类功率放大器.研究结果证明了所研究的级联型多电平D类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压谐波的正确性,表明该放大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蔡凌  邓毅 《华中建筑》2007,25(12):126-128
粤中华侨通过参与官方推行的城镇改造,以及自发建埠、华侨宗族进行圩市建设等方式,不仅推动了近代的城市改良,也推动了传统乡土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使得"骑楼"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类型逐步纳入到城市乃至广阔的乡土社会,成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广东近代市政建设的主导街道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大学—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对广州大学与境外机构合作教学由简单向纵深拓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期望能对其他高校类似的境外合作模式有所示范。  相似文献   
8.
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因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以穿斗式标准榀架营造逻辑、木材受力特征和加工、装配为基础,侗族鼓楼具备了完整的构件分类术语、空间定位方法以及字符标识系统,是逐一记录大木构件并确保装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由广西土建学会冶金建筑学会、广西冶建公司无声爆破技术服务中心、广西科技咨询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期无声爆破技术培训班于五月下旬在南宁市开学。无声爆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爆破新方法。该培训班采用面授与实际爆破训练相结  相似文献   
10.
侗文化圈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凌 《新建筑》2004,(6):7-9
在比较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转型之后,总结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并拟定了从建筑、村落、文化圈三个层次上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