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肉类真假鉴定是食品检测工作的内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基于PCR的肉类鉴定方法,但是鉴定种类和效率受限。本研究设计了一对基于普通PCR技术可同时鉴定8种动物源性成分的通用引物并建立了鉴定方法。该引物以线粒体DNA为靶标,利用扩增产物中不同物种间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片段大小即可鉴定山羊、绵羊、鹿、水牛、牛、牦牛、猪和骆驼8个物种,扩增后分别得到728 bp、704 bp、504 bp、453 bp、448 bp、431 bp、396 bp和326 bp的片段,每种PCR产物经SspI酶切后产生数量和大小不同的片段,可以进一步清晰鉴别8个物种。引物特异性测试表明和其他常见肉类动物DNA无交叉反应,DNA检测最低限度在0.01~0.05 ng。应用本方法对40份市场肉类及产品的检测表明,羊肉串、羊肉卷以及特色畜产品如驼肉、鹿肉和驴肉存在较多的掺假行为。与其他现有PCR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和高通量的优点,可以作为肉类掺假筛选检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田软海绵酸是海洋毒素中腹泻型毒素的代表。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耗时耗力、设备昂贵、不能快速检测的缺点。本文就大田软海绵酸的结构、毒理、药理进行介绍,并对目前开发的大田软海绵酸的快速检测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概述,并展望了大田然海绵酸快速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含量。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的样品通过衍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确定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线性范围为0.001~0.1 mg/kg(r=0.999 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1 mg/kg和0.005 mg/kg(S/N=3),定量限分别为0.003 mg/kg和0.015 mg/kg(S/N=10),回收率为76.3%~96.8%,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3%~6.71%之间。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测定水产品中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舟山市2006-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舟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海水鱼、淡水鱼、冷菜、鲜榨果汁等共511件,检出沙门氏菌3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空肠弯曲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68株。结论舟山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污染较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薛超波  许镇坚  黄朱梁  孙瑛 《食品科学》2012,33(20):262-264
根据创伤弧菌vvh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建立创伤弧菌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经对13株细菌进行扩增,创伤弧菌为LAMP阳性,其他菌株均为LAMP阴性。该方法对培养的创伤弧菌的检测下限为51CFU/mL,可在60min内完成扩增反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12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共检出37份LAMP阳性样本,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一致。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省大量时间,且对实验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实时浊度LAMP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hly 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LAMP)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建立的LAMP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经对14株细菌进行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为LAMP阳性,其他菌株均为LAMP阴性。建立的LAMP方法对培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下限为32 CFU/m L,可在60 min内完成扩增反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160份不同食品进行检测,共检出5份LAMP阳性样本,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一致。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省大量时间,且对试验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PCR多物种鉴定技术及其在肉类 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肉类掺假由来已久,法律上监管部门对此采取了严格监管措施,技术上应用了感官、显微检测和免疫学等相应的检测技术。近几年来,PCR及其衍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肉类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在多物种鉴定技术领域建立了如多重PCR、通用单引物多重PCR、通用引物特异性PCR和PCR-RFLP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为肉类及其制品的检测提供了重要手段,代表了检测技术领域发展的方向,但其也各有其优缺点。本文介绍了上述4种多物种鉴定技术及其在肉类鉴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优缺点,旨在为物种鉴定方法选择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英国疯牛病造成了人类疾病传播的潜在危害,牛羊肉等肉食品的安全备受关注。为了避免疯牛病污染的肉品进入食物链,世界多个研究小组对各类肉食品开展了基于疯牛病传播因子安全方面的研究。疯牛病患病牛肉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并导致发病,阳性病牛应彻底销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进入食物链。染病的羊肉和鹿肉属于高度危险食品,也应做销毁处理,而猪肉、马肉、兔肉和水牛肉等则相对比较安全。同时,朊蛋白疾病的感染还与人类自身朊蛋白编码基因多态性有关。在严格检疫的同时,培育抗病品种的家畜以及食用不易感的肉类食品成为未来肉食品安全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疯牛病、痒病等可传播海绵状脑病患病动物的肉用安全性,还分析了疯牛病可能突破种间屏障而造成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为肉食品安全及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