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别以粉葛、野葛为原料,酶水解为糖浆后加入枸杞浆液,研制出枸杞-粉葛酒、枸杞-野葛酒,并对二者的理化指标、风味特征以及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枸杞-野葛酒的干浸出物、葛根素、总酚含量分别达到37.3 g/L、(7.11±0.12) mg/L、(1 685.3±3.3) mg/L,均高于枸杞-粉葛酒。两种酒中分别鉴定出56种、57种挥发性组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呋喃类等,其中酯类、酸类、呋喃类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枸杞-野葛酒中,脂肪酸乙酯含量高(815.72 g/L),己酸(287.84 g/L)、辛酸(2 492.86 g/L)、正癸酸(1 223.46 g/L)、十二烷酸(35.02 g/L)、2-乙酰基吡咯(5.59 g/L)含量较高,赋予枸杞-野葛酒木质芳香,酒香浓郁。枸杞-野葛酒对DPPH、ABTS清除率分别为(64.5±0.3)%、(85.9±1.0)%,其抗氧化性高于枸杞-粉葛酒。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对于现场检测的时间短和设备简单的要求及供应食品的类型,建立经加热处理和未经加热处理食品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 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与侧流免疫层析法(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LFS)结合,建立RPA-LFS方法对切片水果样品进行检测,再加上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处理,建立PMA-RPA-LFS方法,对熟肉制品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人工污染样品及实际样品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 RPA-LFS的沙门氏菌纯菌检出限为2.0×101 CFU/mL,新鲜水果基质检出限为2.0×101 CFU/g。对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结果一致。PMA-RPA-LFS的PMA处理方法为0.1%脱氧胆酸钠37℃处理20 min,加入10μg/mL PMA,室温避光孵育10 min,曝光15 mi...  相似文献   
3.
以野葛为原料,采用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野葛糖化工艺条件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野葛糖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依次为酶解时间220 min、pH 4.2、酶添加量528 U/g、酶解温度58 ℃。在此工艺条件下糖化液DE值可达到(79.93±0.20)%。  相似文献   
4.
传统微生物方法以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都不能完全满足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现场检测的要求,因此研究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PA)与侧向流免疫试纸(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S)技术结合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RPA-LFS方法在纯菌、人工污染熟肉制品和新鲜水果中的检出限分别为3.0×101、3.0×101 CFU/g和3.0×102 CFU/g。结合叠氮溴化丙啶(Propidium monoazide,PMA)处理,建立了检测活菌的PMA-RPA-LFS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抑制104 CFU/mL浓度水平的死菌的扩增。将2种方法和GB 4789.10—2016用于人工污染和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发现PMARPA-LFS可减少死菌带来的假阳性。建立的方法分别适用于未经或经热处理的食品。该研究为不同类型食品提供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同时为重大活动食品安...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检测技术大多为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准确但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纳米抗体作为一种新的抗原识别和调控工具,具备分子小、免疫原性弱、水溶性好、组织渗透性强、稳定性和亲和力强、易于表达和修饰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特征,作为检测工具的优势,筛选与表达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纳米抗体在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补充了纳米抗体检测食品中诺如病毒和生物毒素的研究。最后对纳米抗体在食源性微生物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更加高效、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