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瞬时高温热处理,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themophilus)混合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研制出具有浓郁风味的乳酸菌发酵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研究了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总多酚、总黄酮、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在醋酸发酵第7天分别达到2.43 mg/mL和1.29 mg/mL,酒精和醋酸发酵阶段分别检测到58和60种香气物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酒精发酵第5天分别达到81.4%、52.3%和99.8%,亚铁离子螯合率在醋酸发酵第1天达到90.6%。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含量与亚铁离子螯合率相关性最高(R=0.984)。发酵过程中共有2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具有相关性,酒精发酵阶段的12种香气物质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相关性较高(R均>0.85),醋酸发酵阶段的8种香气物质与4种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均较高(R均>0.85)。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MA2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西藏Kefir蹶植物乳杆菌MA2体内降胆固醇的功效.饲喂大鼠高胆固醇饲料的同时,灌胃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A2活菌制剂(1011 cells/dper rat).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MA2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但是对高密度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该制剂还显著降低了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粪便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研究证明了植物乳杆菌MA2具有降血脂的益生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培养及发酵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条件,并使用喷雾干燥法对嗜酸乳杆菌粉末发酵剂进行了制备。实验表明,嗜酸乳杆菌6012的最佳增菌培养基为:乳清培养基+0.6%(w/v)低聚异麦芽糖+0.6%(w/v)黄豆粉+10%(v/v)胡萝卜汁+0.5%(w/v)CaCO3,在培养过程中伤脑筋20%柠檬酸钠调节培养基pH值为6.2,37℃静置培养18h,活菌数可达1.0&#215;10^9 cfu/mL。以0.5%甘油+0.5%葡萄精+3%大豆分离蛋白+2%海藻酸钠作为抗热保护剂,菌体经过喷雾干燥,其发酵剂活菌数为8.0&#215;10^9 cfu/g。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研究了山西老陈醋大曲制备过程中理化因子、微生物群落变化及风味物质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酯化力、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呈上升趋势,而水分、淀粉、总酸和还原糖呈下降趋势。草酸和乙酸为大曲制备过程中的主体有机酸,二者约占有机酸总量的58%,随着大曲制备过程的进行,有机酸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后火期达到峰值为1.01 g/100 g。大曲制备过程中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包括酯类22种、醇类8种、酸类5种、酮类5种、醛类6种、吡嗪1种和6种其他类组分,大部分香气物质在大曲制备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2,3,5,6-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和乙酸乙酯皆在后火期达到峰值,分别为0.06 mg/100 g和0.40 mg/100 g。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鼠李糖乳杆菌DHC32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DHC32降低了粪便中氨、水分及pH值,提高了小鼠粪便菌群营养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DHC32处理组小鼠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显著提高,而拟杆菌、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显著下降,并且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大幅提高。本文还证明鼠李糖乳杆菌DHC32通过提高My D88、IL-23及IL-22等免疫因子和抗菌蛋白RegIIIγ,黏附蛋白MUC1、MUC2基因的表达,来稳固黏膜屏障功能,增强宿主的免疫机能而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老陈醋大曲中分离出的75株霉菌进行形态学及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黑曲霉和米根霉为大曲中的优势菌属,分别占13%和28%.从75株霉菌中筛选出1株优良产酶菌株——黑曲霉186,其糖化酶、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达到4279.11 U/g和4476.60 U/g.将黑曲霉186与大曲中的优势且高产蛋白酶菌株...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的97株乳酸菌的抗生素耐药性进行评估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达50%以上;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甲氧苄啶、头孢呋肟较敏感,耐药率为10%左右。携带最多的耐药基因是tetM(91.75%)和ermB(86.60%)基因,其次为aac(6,)-aph(2')(53.61%),lnuA(45.36%),tetK(39.18%),ermC(36.08%),strA(34.02%)和blaZ(32.99%)基因,携带率相对较低的基因为strA(27.84%),msrA/B(22.22%)和aph(3')-III(7.22%)基因。另外,所有乳酸菌中均未检测出氯霉素(cat)和万古霉素(vanX)耐药基因。多重耐药菌株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分离率最高,且多出现在植物乳杆菌(45.83%)、凝结芽孢杆菌(20.83%)和耐久肠球菌(12.28%)中。MTP试验结果显示70%的菌株都具有产生物被膜的能力,其多重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生物被膜的菌株。综上所述,乳酸菌的耐药性可能成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隐患,急需出台一系列用药规定,减少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加强食用菌株的安全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王艳萍  许女  赵江  陈莹 《食品科技》2007,32(2):41-45
采用响应面法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的增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且对其冻干保护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通过流加碱控制保加利亚乳杆菌的pH值为5.8,嗜热链球菌的pH值为6.4,培养15h,菌体的浓度分别达到1.24×109cfu/mL和8.05×108cfu/mL。离心收集到的菌体,在-70℃的冰箱先预冻3h,然后在冷阱温度-51℃、真空度9Pa冻24h,最终可以得到含活菌数为1.43×1010cfu/g的高活力酸乳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