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8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要求更为严格、诉求更为显著了,具有设计感、文化感和艺术感的文创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推崇和喜爱,文化创意产业也因此获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蓬勃发展为我国的建设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只有不断探索生产新思路、开辟生产新方向的创新生产,生产更多文化内涵丰富、艺术价值显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才能保持充足的发展活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颜文溢  许旭兵 《丝绸》2022,(5):120-127
旗袍作为民国时期代表性女装形式,曾引领了当时的时代审美风尚,主要价体现在传统服饰造物理念的主体上对外来审美文化的参考吸收,是传统与流行、东方与西方文化耦合下的产物。文章立足于传世实物和文献资料,针对民国旗袍的中华民族个性特征及演变形式,从艺术、文化的角度探究旗袍在民国时期文化耦合背景下呈现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表达,印证民国旗袍内在蕴含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思想变革。总结出民国旗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其形制艺术特点,结合当今服装设计通过造型、细节、纹样的变化进行创新设计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服饰文化承扬及华服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出压褶服装设计中"一衣多穿"的创作概念,将压褶服装的形态设计分为实形态及虚形态,分析形态上的设计转换特征对于压褶服装形成"一衣多穿"式外观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将能够引起压褶服装"一衣多穿"式穿法变化的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归纳,分别从肌理、结构、廓型、局部及细节的形态特征入手,结合品牌服装——Janetwear设计创作案例,逐一阐述空间形态设计与着装状态之间的关系。主张压褶服装设计"一衣多穿"式创作手法的采用应在形态塑造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时尚语境特征进行设计,以使该类设计作品满足艺术审美性的同时兼具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孟超  许旭兵 《纺织学报》2012,33(7):104-108
 摘要:文章于不对称悬垂褶的概念,主要论述了不对称悬垂褶的造型特征与设计方法,并分析了该类服装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感,以形成较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不对称悬垂褶的表现形式、不对称悬垂褶的造型分类、不对称悬垂褶的风格、不对称悬垂褶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不对称悬垂褶的设计方法与服装主体的设计风格及其他细节紧密相关,在设计过程中需辅助一定的结构工艺手段以形成具有独特审美效果的不对称式垂褶设计。文章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分析了不对称悬垂褶的设计创作特点,为该类服装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意义上的参考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悬垂性褶皱在本文的论述当中专指服装褶皱设计当中的一种褶皱设计,在对其概念及分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悬垂性褶皱服装设计作品的外观艺术效果的美感特征,并重点强调了悬垂性褶皱服装设计作品的常用设计创作手法及形成悬垂褶外观艺术效果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盲人群体日常生活的便捷出行,精准捕捉盲人行路需求,基于盲人反馈的问题,对导盲产品设计进行完善。文章从盲人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发,解决日常生活出行障碍问题,依据款式结构及电路系统,设计了一款智能导盲背心,为导盲产品的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形态特征的角度出发将机器褶及手工褶进行分类,阐述各类褶皱的肌理特征与设计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机器褶与手工褶设计组合的原则及形式,强调两种成褶方法的设计组合可提升服装的艺术审美性。选择服装品牌-Janetwear2013年春夏采用工字褶设计的十款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工字褶与各类手工褶的设计组合形式及对应的服装风格,以该品牌的固定消费群对研究对象的反应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褶、手工褶设计组合手法的服装产品风格趋向多元化,受消费者欢迎程度大于使用一种类型褶皱进行设计的服装产品,具备市场潜力及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后世界     
刘怡婧  许旭兵 《纺织学报》2022,43(9):219-219
随着动物生存空间逐渐恶化,野生物种不断消失,动物的天性日渐被泯灭,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某些天赋也在逐渐消失。作品传递了对消逝天性的缅怀与唤醒,AI算法日渐强大,低创造性劳动终将被更多机器所取代,而天性和直觉始终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可持续理念是本系列作品的起点,“纱”作为服装局部的同时,也可作为独立的衣物,运用“一衣多穿”的概念,尝试化解当代人审美追求与时尚浪费之间的矛盾。动物形象作为服装主体元素,运用贴布绣与服装结合;动物足迹则变成鞋底造型,以激光雕刻技术完成;头饰部分运用3D打印技术呈现。本系列作品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9.
常薇  许旭兵 《毛纺科技》2024,(2):139-149
为了促使褶皱服装朝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文章综述了现阶段智能制造背景下褶皱服装的数字化创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传统褶皱服装中数字化创新设计的必然过程,从褶皱服装的造型、面料、工艺、色彩4个角度出发,结合客观评价整理了褶皱服装数字化的研究现状,并归纳了褶皱服装相关数字化创新的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褶皱服装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及展望。未来褶皱服装应侧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优化设计思维,注重科技时尚、数字创新、人工智能等,以期实现可持续时尚下褶皱服装的数字化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