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不同种类的胶凝剂及其添加量对以魔芋粉为基质的块状动物脂肪模拟物品质的影响。以猪背脂肪为对照,测定块状脂肪模拟物物理化学特性(水分、p H值、颜色、质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向食品胶体系中添加0.10%~0.30%的Ca(OH)2能够形成坚实的不可逆凝胶,但L*-值、a*-值和b*-值显著高于猪脂肪(p0.05);低浓度(0.10%和0.15%)的Na_2CO_3无法形成坚实的凝胶,但高浓度(0.20%、0.25%和0.30%)的Na_2CO_3则能够形成坚实的不可逆凝胶,而且其L*-值、a*-值较为接近猪背脂肪,但b*-值显著低于猪背脂肪(p0.05)。随着胶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脂肪模拟物的油水析出率、p H值、凝胶穿刺力、硬度、弹性、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而水分含量和粘结性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Na_2CO_3是制备以魔芋粉为基质的块状动物脂肪模拟物的最佳凝胶剂,且以0.30%添加量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会受到高温、离子强度、酸碱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生物活性物质极其不稳定。同时,如果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直接暴露于胃肠道环境中,其生物利用率迅速降低且容易被降解,这些不利因素极大地限制了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活性物质包埋技术,利用该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静电纺丝的原理、影响因素和类型,以天然多糖和蛋白质为基质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生物活性物质递送体系(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纳米纤维的制备过程、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方法,并展望了静电纺丝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颜色指示型智能包装作为一种新型的包装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判断生鲜肉制品新鲜程度,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和直观准确等优点。本文在介绍颜色指示型智能包装原理的基础上,对指示剂类型和基材进行综述,同时系统论述了其在生鲜肉新鲜度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包装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颜色指示型智能包装在监测生鲜肉新鲜度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基于天然聚合物(蛋白质、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本文将豌豆分离蛋白和普鲁兰多糖以质量比1:1混合制备共混溶液,研究共混溶液的浓度(10.0%~25.0%,w/v)对共混溶液性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共混溶液的性质(包括pH、表面张力、电导率以及表观粘度)以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来确定最佳的共混溶液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共混溶液pH基本维持中性范围内,表面张力在37~47 mN/m范围内波动,随着共混溶液浓度的增加,其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而且表观粘度显著增加(P<0.05)。与此同时,当共混液浓度大于20.0%时,才开始形成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其中以22.5%和25.0%的共混液制备出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形貌良好和直径均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热变性乳清浓缩蛋白与高甲氧基果胶以不同质量比(1∶1、2∶1、3∶1、4∶1、5∶1)混合后整个混合体系的相分离行为。测定混合体系中上相与下相中的蛋白和多糖含量以及混合体系表观黏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体系的上相为多糖富集相,而且多糖的含量随着混合质量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混合体系的下相为蛋白富集相,而且蛋白的含量随着混合质量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另外,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混合质量比的增加,表观黏度逐渐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混合体系均发生相分离行为,且上相为连续相,下相为分散相,为后续其在水凝胶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