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伯芩"土货化"办学方针的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应遵循的方向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引.它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做到在积极促进高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又有效地防止完全西化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可以特异性地从样品中将待测物分离和富集,降低样品中复杂基质对待测物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仪器检测精度的前处理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磺胺类抗生素作为最常被检出的兽药之一,其检测方法的优化有着重要研究意义。本文聚焦了近年来磺胺类抗生素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新型功能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选用,聚合方法的优化以及其应用模式从传统固相萃取材料到快速检测产品的转变,阐述了该技术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磺胺类抗生素分子印迹聚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酸比、果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研究确定主要原辅料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3.00%,复合酸添加量0.15%;复合稳定剂配方为果胶添加量0.04%,海藻酸钠添加量0.30%,黄原胶添加量0.02%。在该配方下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7.36%,感官评分为89.3,综合得分为98.97。  相似文献   
4.
微格教学实验课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微格教学实验课教学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其具体的改革措施有,针对实验教学特点建设实验室、完善微格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加强实验课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5.
荔枝多糖级分的溶液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荔枝多糖级分在溶液中的构象,以丰富荔枝多糖的结构信息。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圆二色谱(CD)、碘-碘化钾反应和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分析各个级分的形态、结构以及粒径大小。结果 AFM分析表明LP1–4均含有分散的球状颗粒;LP2还含有较大的球状聚集物;LP3则出现部分蠕虫链状;LP4含有部分无规线团和支链交联状。CD分析发现LP3中含有不对称结构,推测其为三股螺旋结构。碘-碘化钾实验发现LP1–4均存在较长的侧链和较多的支链。LP1–4的平均粒度分别是189.2、193.9、244.6和275.5 nm;分散指数分别是0.301、0.463、0.479和0.518;LP1在溶液中呈无规卷曲状且未发生聚集,LP2–4则在溶液中有较大的聚集行为。结论 4种荔枝多糖级分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的溶液形态。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是一种人体益生菌,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强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果蔬发酵食品生产中。综述了乳酸菌发酵对果蔬多糖、酚酸、黄酮、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抗高血压和调节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的影响,指出今后应重点关注果蔬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组成、存在形式等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影响生理功能的量效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以推动具有保健功能的乳酸菌发酵果蔬食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补充新内容,甚至追踪科学前沿是有必要的。结合"碳材料研究"科研课题,设计适合本科新生实验操作的"石墨烯薄膜制备与表征"实验方案。该方案为综合性实验,包含氧化石墨烯制备与还原,材料二维形貌控制与成形以及相关性质的表征等环节,整个实验教学系统完整地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实验条件简单,设备易普及,实验现象重现性好,实验结果可靠。该实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建立,从而实现提高学科教育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美国文理学院高水平的本科教学、资金充足、学生素质高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我国文理学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先比较烘烤、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耐高温α-淀粉酶耦合挤压膨化四种不同前处理对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再比较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中温α-淀粉酶四种酶对酶解燕麦β-葡聚糖和游离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确定燕麦酶解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均能显著提高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其中挤压膨化耦合耐高温α-淀粉酶处理效果最佳。中性蛋白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粉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游离酚含量(p0.05)。燕麦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确定为:pH 6.6,51℃,持续时间2 h,料液比1:8。在该酶解条件下,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为3.18±0.28 mg/g DW,游离酚含量为65.71±5.96 mg/100 g DW。本论文为开发富含可溶性β-葡聚糖和游离酚的燕麦饮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