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正凯  杨烁  李欧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9):4466-4468,4475
该文采用Node.js+Mongodb+Bootstrap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B/S结构的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实现了综合测评、测评信息查询与管理、测评规则设置与管理、活动管理、用户管理及系统配置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电双向网络开通教育网专网是近期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系统介绍了利用EPON+交换机混合组网来构建教育网传输线路的方法,重点说明设备的配置方法和后期的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可消化戊糖的菌株KE6-12进行发酵,以提高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乙醇产率。通过调节预处理液的pH、发酵温度及采取补料策略提高菌株KE6-12对蒸汽爆破处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在pH为5.0,温度为35℃条件下,经洗涤的预处理样品发酵96 h后,乙醇转化率可达到76%(相对于原料中葡萄糖含量);未洗涤样品仅为25%,将pH调至5.5,发酵144 h后转化率可提高至68%。采用补料策略B(发酵初加入纤维素酶,并分数批加入预处理后样品),将发酵温度降至30℃,144 h后发酵液中乙醇浓度达到27.6 g/L,转化率达到理论值的78%。通过调整发酵工艺,提高了可消化戊糖菌株的乙醇产率,对工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经乙酸预浸汽爆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了组分含量和抑制物分析,并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酶水解性和同步糖化发酵。与未经乙酸预浸相比,乙酸预浸玉米秸秆能在相对低温下进行汽爆预处理,在提高半纤维素水解程度的同时,并不会明显增加糠醛等发酵抑制物。酶水解实验表明,玉米秸秆经乙酸预浸,再以 200 ℃ 进行汽爆后的酶水解效果较好,每克原料可获得 284 mg 葡萄糖,提高了 10.2 %,为理论值的 76.8 %;乙酸预浸玉米秸秆经过 96 h 同步糖化发酵,获得了 22.5 g/L 的乙醇浓度,为理论值的 72 %;相比未经乙酸预浸的玉米秸秆,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Node.js+Mongodb+Bootstrap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B/S结构的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实现了综合测评、测评信息查询与管理、测评规则设置与管理、活动管理、用户管理及系统配置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继  赵正凯 《四川烹饪》2009,(5):104-104
韭香鲈鱼 把净鲈鱼肉片成大片,腌上底味后备用。另把芦笋削去皮,下锅焯水后备用。另用鲈鱼片去包裹一根芦笋,待逐一裹匀面包糠后,放入烧至五成热的油锅里炸至色呈金黄,捞出后用汆过水的韭菜逐一系紧了再摆盘,最后浇上鸡汁芡成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纤维素乙醇生产中传统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效果,以稀硫酸(质量浓度0.2%)对玉米秸秆进行预浸渍,再于190~210℃对其进行汽爆预处理。结果表明:稀硫酸预浸渍有利于增强汽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水解程度,并能有效减少乙酸的生成;200℃预处理玉米秸秆经过96h同步糖化发酵,最终乙醇浓度为22.5g·L-1,为理论值的76%,较预浸渍前(19.0g·L-1)明显提高。稀硫酸预浸渍能够增强玉米秸秆的汽爆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