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温超导薄膜生长是研究超导现象和超导器件的基础,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种各样的薄膜生长方法都被应用于高温超导薄膜的生长研究。采用一种崭新的薄膜沉积设备——脉冲电子束沉积系统(PED)成功制备出了NCCO、LSCO高温超导薄膜,并通过优化沉积参数,获得了具有良好表面形貌和超导转变特性的高温超导薄膜。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L_9(3~4)正交试验对虾壳粉的生物酶解脱乙酰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25%,发酵温度为45℃时,发酵时间48 h,p H为5.0时,甲壳素的脱乙酰度达到最大值39.20%。  相似文献   
3.
乌榄榄果皮薄,易失水易遭病菌侵染,导致腐烂变质。对乌榄致病菌进行分离纯化,明确乌榄致病菌,开发针对性的抑菌剂,对于降低乌榄的腐烂率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PDA上菌落形态和菌落镜检平板培养的菌体形态特征的观察,鉴定出导致乌榄腐败的主要致病菌为毛霉属的不明毛霉。  相似文献   
4.
王建国  郭艳峰 《广州化工》2014,(20):243-244
通过实施表明“学习-工作-学习”的工学交替模式比较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是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将理论实践化,掌握专业技能。最后,学习提升阶段。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这种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纳米金显色的盐酸克伦特罗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合成纳米金、适配体、适配体互补链以及适配体-纳米金探针和互补链-纳米金探针,利用纳米金的变色效应,构建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当待测物中含有目标物时,适配体与目标物结合,纳米金呈现游离状态,在一定的盐浓度下,纳米颗粒发生聚集,纳米金颜色发生变化;当待测物中不含目标物时,适配体与适配体互补链互补杂交,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分别对适配体、互补链与纳米金连接的陈化盐浓度、适配体与互补链浓度、显色体系盐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盐酸克伦特罗在1~1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23x+0.362(R2=0.991),最低检测限为1ng/m L。对猪肝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3.5%~101.8%。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某公司生产的吗啉脂肪酸盐果蜡进行前处理,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果蜡中砷含量。实验优化了载流HCl和还原剂KBH4的浓度条件,并测定了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当盐酸浓度为5.0%,硼氢化钾浓度为20.0 g/L,测定6.0μg/L的砷溶液时,荧光强度达最大值,仪器灵敏度最高。砷浓度范围在2.0~10.0μg/L,标准曲线方程为:I=125.945 C+144.86,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0305μg/L,精密度为1.61%。测定了果蜡样品中砷加标量为2.0、4.0、6.0μg/L时的加标回收率,回收率在92.65%~101.18%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5.78%。实验测得该批次果蜡中砷含量为0.048 mg/kg,满足国家标准砷元素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以8031单片机为CPU的数据采集仪与PC机通信中,通信结束时出现的中断复位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以8031单片机为CPU的数据采集仪与PC机通信中,通信结束时出现的中断复位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钼酸钠(NaEMoO4)、水合肼(N2H4-H2O)、硫代乙(CH3CSNH2)和盐酸(HCl)为原材料。利用气泡液膜法合成工艺制各纳米级的二硫化钼。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得到前驱液的条件下,起泡剂选择6501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理论产率的3%,包覆剂选择油酸,用量为理论产率的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问为40min,控制搅拌速度为5000r/min,控制体系的pH为1;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分散均匀、无团聚、粒径范围为60-90nm的纳米级的二硫化钼。  相似文献   
10.
郭艳峰  张延杰  欧洋锋  夏雨  刘妍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202-205,183
为了明确加工工艺对百香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紫果百香果为原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百香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鲜汁、喷雾干燥果粉和真空冷冻干燥果粉中占主导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酯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9.39%。喷雾干燥果粉占主导的挥发性成分是醇类(34.38%)、酮类(20.50%)、胺类(21.69%)和烯类(13.21%),酯类化合物仅占总化合物的9.16%。真空冷冻干燥果粉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酯类,占共挥发性成分的42.49%。喷雾干燥后的果粉产生了更多的风味物质。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果粉,基本能够保持百香果原有的风味,为后续百香果干燥工艺的改进及其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