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金涛  袁雷  钟政昌 《食品与机械》2020,(1):210-215,236
以西藏光核桃为原料,采用水剂法提取结合酶法破乳技术分离其中的油脂和蛋白质,优化了光核桃仁油脂与蛋白质水剂法同步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西藏光核桃仁油与蛋白质同步提取最优工艺为物料粒径150目、液料比8:1 (mL/g)、pH 10、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5h、搅拌速度80r/min,该工艺条件下核桃仁油提取率为(67.79±2.97)%,蛋白质提取率为(78.13±1.53)%。光核桃仁油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并检测出12种脂肪酸组分,主要由顺式油酸(57.32%)、亚油酸(31.65%)、棕榈酸(6.49%)和硬脂酸(2.29%)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百分含量为89.4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31.76%,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57.67%。  相似文献   
2.
自然温度下光核桃果酒主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政昌  王婷  高根升  付宽  方江平 《食品科学》2012,33(13):197-201
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以西藏林芝地区光核桃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光核桃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果汁糖度、酵母接种量和pH值为影响因素,以光核桃果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光核桃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足够成熟的鲜光核桃果压榨取汁,调整初始含糖量为18.84%、pH3.96、酵母接种量0.76‰,该条件下所得光核桃果酒的酒精体积分数11.33%。经后发酵和陈酿后,果酒酒色金黄,酒味醇厚甘爽,气味醇香,果香突出,酒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桃仁蛋白为原料,对响应面法优化多肽制备条件和酶解多肽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底物浓度3.5%、pH 10.4、加酶量4 200 U/g、酶解时间4.9 h条件下进行碱性蛋白酶酶解,可获得桃仁蛋白的最高水解度(61.12±0.7)%和多肽得率(67.91±0.5)%。桃仁蛋白及其酶解物的SDS-PAGE凝胶电泳图表明,酶解后的多肽分子质量大部分小于12 000 u。酶解液(PPH)及其超滤分离所得4组分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亚硝酸根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4个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分子质量组分间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子质量越小,其抗氧活性越强。RP-HPLC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最强的P-IV组主要由9种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多肽组成。  相似文献   
4.
5.
液固串淋法生产光核桃果醋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串淋发酵工艺,对光核桃果醋的生产工艺进行初步探讨。实验表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发酵,液固串淋发酵得到酒精发酵率86.4%,醋酸转化率为75.3%,发酵周期为15d~16d。  相似文献   
6.
以西藏两种特产松茸与青稞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糖化与发酵是本研究的重点,糖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24h、下曲量为0.8%、下曲温度为36℃、青稞/松茸为50/1;半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为40d、发酵温度模式为28-29℃~32-24℃、加水量为12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制油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大花黄牡丹籽油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精炼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碘价在脱色后为140 g I/100 g,酸价脱酸后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脱酸后为1.89 mmol/kg,再经脱色后为0.76 mmol/kg,皂化值在脱臭后为182 mg/g,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折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存在显著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顺序为:脱胶油>毛油>脱臭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胶和脱臭这两个工序分别对牡丹籽油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两种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亚铁离子与不同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和不同植物多肽形成的螯合物,以及亚铁、锌、钙和镁离子与桃仁多肽形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比较,并对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小分子质量(小于5 000 Da)桃仁多肽PKP3组分与亚铁离子螯合后的抑菌活性强于大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Da)桃仁多肽亚铁螯合物,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和锌离子螯合后有较强抑菌活性;4 种植物多肽与亚铁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间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桃仁多肽螯合亚铁和小麦多肽螯合亚铁的抑菌活性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5.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5、5.0 mg/m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4 种植物多肽分子的—COO-、N—H、C=O形成配位键,多肽与亚铁离子能有效地螯合形成多肽螯合亚铁。  相似文献   
9.
以桃仁蛋白酶解分离所得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研究不同品种多肽、铁盐和不同分子质量多肽组分对螯合率的影响,以及对多肽螯合亚铁(PKP3-Fe)的结构表征和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的螯合率显著高于(P<0.05)大豆多肽、玉米多肽和鱼胶原蛋白肽,氯化亚铁和小分子质量桃仁多肽具有更高的螯合率。桃仁多肽与亚铁离子螯合前、后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图对比显示,螯合后紫外吸收峰位置、峰值均发生迁移,内源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有螯合物形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铁离子与桃仁多肽中的-COO-、N-H、C-N、O-H形成配位键;扫描电镜图显示,桃仁多肽螯合后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有光滑球状颗粒生成。在模拟胃部消化过程中,PKP3-Fe的铁离子释放率显著低于硫酸亚铁片和乳酸亚铁片(P<0.05),避免了大量氢氧化铁沉淀的生成,进入模拟肠液后,PKP3-Fe仍有相当部分成分在肠道中以离子态或与多肽以螯合物的状态存在,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