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同时检测油茶籽油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气相色谱法。6种PAEs在0.1~1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3~0.07μg/m L,定量限(S/N=10)为0.09~0.11μg/m L。6种PAE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6%~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5%~8.8%。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11个油茶籽油样品,结果表明市售油茶籽油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DIBP、DBP和DEHP,部分油茶籽油中的DBP和DEHP超过GB 9685—2008规定。油茶籽油中PAEs不完全来自包装塑料,油茶籽油在包装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已经有PAEs迁入。  相似文献   
2.
槟榔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槟榔中的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到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槟榔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定量测定方法、结构鉴定、保健和药理功效及毒性副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就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目的是对槟榔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油脂气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味是油脂一项重要的感观特征指标,也是构成油脂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植物油脂气味的特征成分及其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气味的形成机理;品种、产地、加工、贮藏方法及条件对油脂气味的形成和组成的影响,目的是为油脂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开发利用油茶资源,对南山茶饼乙醇提取物的组分进行了制备和鉴定。将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的组分XVII、XXVII、XXVIII和XXXIV 4个组分进行了HPLC制备,得到了纯度分别为99.2%,95.4%,97.5%,99.1%,97.4%的5个化合物。用安捷伦高分辩率质谱工作站Qualitative Analysis B.06.00分子式计算器对质谱准分子离子碎片进行了化学式的计算,结合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和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为原儿茶酸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核磁共振鉴定将在另外的文章中报道。  相似文献   
5.
以水溶性活性成分总黄酮和水浸提率作为衡量浸提效果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样叶粒度对显齿蛇葡萄总黄酮和水浸提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茶水比、浸提温度、样叶粒度和浸提时间。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茶汤浸提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茶水比为1∶20、浸提时间为20min、浸提温度为90℃。最优浸提条件下的浸提次数实验表明,该茶易冲泡,总黄酮和水浸提率的第一次浸出率达75.87%和80.56%。  相似文献   
6.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食品科学》2019,40(23):14-18
以油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 种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测定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经过最高强度(150 ℃红外辐射和热风加热120 min以及高火力微波辐射加热20 min)干燥处理后,3 种干燥方式中丙酮醛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脱氧奥苏糖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 种干燥方式中乙二醛含量均约为7.0 μg/g。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的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3 种干燥方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研究结果为探究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机理以及优化油茶籽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测定脂肪酸和甘三酯在检测茶油中掺伪4种其他植物油时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与脂肪酸和甘三酯指纹图谱向量夹角余弦相似度、亚麻酸相对含量、三亚油酸甘油酯(LLL)相对含量、碳当量数(ECN)42甘三酯的实际与理论含量绝对差(ΔECN42)值、(LLL/ECN42)×100值和ECN46/LLL值相比,(ECN44+ECN46)/LLL值是茶油中掺伪大豆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的最有效检测参数,分别可以检测茶油中掺伪3.35%的大豆油、1.73%的葵花籽油和3.01%的玉米油,亚麻酸相对含量是茶油中掺伪芥花籽油的最有效检测参数,可以检测茶油中掺伪7.55%的芥花籽油。  相似文献   
8.
3种百合淀粉主要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南株洲和宜章两地的卷丹及麝香百合的淀粉的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株洲、宜章卷丹及麝香百合淀粉的淀粉含量分别为78·74%、87·33%、78·36%,其直链淀粉分别为24·36%、26·04%、21·38%;淀粉晶体结构是B型结构;糊化温度分别为51·9~54·3℃、55·7~61·0℃、57·3~60·7℃。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百合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呈增加趋势,在65℃时膨胀较小,在75~95℃时膨胀较快,为典型的二段膨胀过程,属限制型膨胀淀粉。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比较海南和湖南两地产热榨茶油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和差异,通过HS-SPME-GC-MS分析海南茶油及不同炒籽温度处理的湖南茶油的香气成分组成,计算ROAV值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分析,建立PLS模型。结果表明,海南茶油和湖南炒籽茶油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E)-2-癸烯醛、壬醛、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随着炒籽温度升高,炒籽茶油的黄色评分降低,红色、褐色显著升高,茶油清香味逐渐减少,烤香味逐渐增加;海南茶油均具有较强的茶油清香味和烤香味,湖南炒籽茶油在较高温度处理下会产生相似的烤香味,但茶油清香味普遍低于海南茶油,因此湖南产茶籽通过海南传统高温炒籽方法制得的茶油,其香气与海南茶油仍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对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PLS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热榨茶油香气品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