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研究南方某市液态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污染水平及量化该市居民AFM1急性膳 食摄入风险,为其液态乳安全生产、消费及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基于不同品种奶源采集的379 份液态乳样品, 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构建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的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AFM1膳食摄入风险进行概率评 估。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集的379 份液态乳样品中,AFM1检 出率为19.79%(共75 份),污染平均值为0.19 μg/kg,最高污染水平为0.62 μg/kg。5 种不同品种的乳样中AFM1污 染平均值依次为样品D(0.22 μg/kg)>样品A(0.21 μg/kg)>样品C(0.20 μg/kg)>样品E(0.18 μg/kg)>样品B (0.13 μg/kg)。运用@Risk软件对不同液态乳中AFM1污染水平检测值进行Pareto、Expon、Laplace等分布拟合, 运用赤池信息量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Chi-Squared、Anderson-Darling和Kolmogorov-Smirnov 5 种统计方法进 行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液态乳样品中AFM1污染分布均符合Pareto分布,分别记为Risk Pareto(2.661 5, 0.029)、Risk Pareto(3.765 2,0.029)、Risk Pareto(3.370 8,0.029)、Risk Pareto(2.854 6,0.029)和Risk Pareto(2.423 5,0.029)。基于Monte Carlo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技术,根据液态乳AFM1污染分布特征,结合相关 的暴露参数,用@Risk软件进行模拟,当迭代次数为10 000 次时,通过饮用不同品种液态乳对AFM1日暴露量的平 均值依次为0.000 23、0.000 20、0.000 21、0.000 22、0.000 25 μg/(kg·d),第99百分位数的AFM1暴露量分别为 0.000 82、0.000 49、0.000 57、0.000 73、0.000 97 μg/(kg·d)。根据暴露评估模型,分别用联合暴露边界比和危 害指数表征不同人群通过饮用液态乳暴露AFM1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人群通过饮用不同品种液态乳 暴露AFM1的致癌风险值均显著大于100,而当每日耐受摄入量为0.005 μg/(kg·d)时,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均大 于1,说明针对同一奶源液态乳,虽然不同人群之间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人群通过 饮用液态乳摄入AFM1对健康的风险很小。本研究可为液态乳质量安全监管和今后系统开展液态乳质量安全风险评 估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产VD原——麦角固醇平菇菌株(Pleurotus ostreatus),在原种PDA培养基活化的5?个平菇菌株摇瓶筛选确定优势菌株;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平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成分,活化菌丝固体栽培40?d左右出菇子实体,经紫外单光(280?nm)照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同步检测麦角固醇与VD2含量,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索子实体不同部位细胞结构对麦角固醇光转化为VD2的影响,为富含VD平菇食用菌的新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5?个筛选的实验菌株中,菌株P831麦角固醇含量高达3.25?mg/g,高于其他菌株1.0~3.0?倍,确定为优势菌株。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影响平菇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的培养基关键组分为蛋白胨、蔗糖、磷酸二氢钾;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蛋白胨0.35%、蔗糖3.48%、磷酸二氢钾0.35%时,平菇P831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达到3.64?mg/g,提高12%;HPLC法同步检测麦角固醇及VD2含量,结果发现平菇子实体菌盖与菌褶中麦角固醇及VD2含量均高于菌柄,电镜结果显示平菇子实体菌盖中含有大量菌丝体与成喙状突起的锁状结构,菌褶表面被大量致密的孢子覆盖,菌柄则以纤维管状网络结构为主,未见孢子。平菇食用菌丝体中锁状结构和子实体中孢子是细胞分裂能力、新陈代谢旺盛的主要组织结构,推测麦角固醇与VD2含量差异可能与组织形态结构及细胞新陈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仪结合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技术建立水体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新方法。通过与GB/T 20466-2006《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对比分析,进行2 种检测技术的评价。CE检测条件为:毛细管柱(60 cm×75 μm i.d.),有效长度为44 cm,分离缓冲溶液为12 mmol/L硼酸盐(pH 9.0),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38 nm,压力6 895 Pa流体动力学进样;优化后的HPLC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μm),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60∶4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柱温度35 ℃,流速1 mL/min。结果表明:CE对3 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和MC-YR的检出限分别是0.16、0.20 μg/mL和0.24 μg/mL,HPLC对3 种微囊藻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20、0.079 μg/mL和0.052 μg/mL,这2 个方法的灵敏度相差1 个数量级;加标回收率分别92.5%~106.0%和99.6%~102.5%,CE对应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53%~0.64%和2.67%~3.29%;HPLC法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16%~0.53%和0.80%~1.53%。检测同一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含量,CE检测结果和HPLC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