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优化的Chelex-100结合玻璃奶法提取膏状、液态和固态化妆品中的动物源性DNA;根据驴、马和牛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了一次性检测化妆品中驴、马和牛3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体系,检出限均为0.001 ng。并对市售的面霜、洗面奶和面膜进行盲样检测,验证了体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直接影响以PCR为基础的快速检测结果,影响检测速度、灵敏度、检测限度等指标。其中菌体的培养浓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过浓或浓度太低都会对后续的PCR操作带来干扰。为简单方便的测定菌体培养液的浓度,用麦氏比浊仪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同时用平板计数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麦氏比浊仪可达到测定目的,制定了相关菌种的标准曲线,可快速准确的测定菌液浓度。同时通过测定提取到的基因组含量,验证了与菌体浓度的相关性。另外也对比了不同的基因组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并评价,选择了最适合本试验的方法三:改良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Lit Ver.3.0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的分类鉴定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可収酵乳糖或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中具有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抑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等作用。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乳酸菌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论述了乳酸菌的分类和鉴定技术,介绍了传统鉴定斱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斱法的优缺点以及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提高乳酸菌的鉴定效率以及乳酸菌在食品工业、饲料生产和临床医疗上的迚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膜芯片技术对牛、羊、牦牛、驴肉源食品的掺伪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芯片技术,通过对牛、羊、驴、牦牛、鸡、鸭、兔、貂、狐、鼠、猪11 种目标物种的检测,实现对牛、羊、驴、牦牛物种的掺伪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适用性,检测灵敏度和掺伪灵敏度均可达到0.1%,能快速、准确地同时鉴别牛、羊、驴、牦牛、鸡、鸭、兔、貂、狐、鼠、猪11 种动物源性成分,可满足肉类食品样品中对牛、羊、牦牛、驴等掺伪鉴别的检验需求。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乳粉中泛酸测定的不确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生物法测定泛酸含量灵敏度高,是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仲裁法,其方法不确定度的评估直接关系到样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根据JJF1059.1-2012和CNAS-CL07:2011的要求,对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乳粉中泛酸含量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各个分量进行了评估。对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配制、试样称量、试样前处理及稀释等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层层分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并给出了试验的扩展不确定度度。经测定,婴幼儿乳粉中泛酸含量为(1 990.1±121.0)μg/100 g,k=2,p=95%。通过评估得出,试样前处理及稀释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标准溶液配制和重复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乳粉原料中分离的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 C. sakazakii)鉴定分型比较研究及抗生素耐药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16S rDNA测序分析,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基于全基因组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建立了对分离的2株C. sakazakii的鉴定分型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预测O-血清型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结果 本研究中分离菌株16-26、31-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质谱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均鉴定为C. sakazakii,可信度均在95%以上; MLST预测16-26为ST新型、31-3为ST4型, O血清型均为gnd 3型、galF 2型,均含有9种抗性基因, 2株C. sakazakii分离株的抗性基因呈现出多样性。结论 通过对分离的C. sakazakii进行鉴定分型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表型和分子分型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定分型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监管依据。  相似文献   
7.
DNA提取方法采用先钢珠机械破坏细菌细胞壁,再添加丙酮、蛋白酶K溶解去除杂质,大大提高了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的得率和纯度。继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egc基因、沙门氏菌NA(not availabale)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试验设计的引物对3种细菌具有很强特异性,除目标细菌外,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对照菌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10~(-6)、10~(-6)、10~(-7) ng/μL。  相似文献   
8.
从某品牌胀袋火锅调料中分离筛选出3株腐败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1,H-2,H-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3株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它们可能是造成火锅调料腐败的主要原因。由此对胀袋火锅调料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肉制品中毛皮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快速检测技术。方法 构建狐狸、貉、水貂三种检测用阳性质粒分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方法适用性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构建好的狐狸、貉、水貂阳性质粒分子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验灵敏度均可达到10-4 ng/μL,标准曲线扩增效率分别为94.451%、117.461%、114.709%,且相关系数(R2)均在0.995以上。在混合肉样品和市售肉制品中均可检测,三种成分的检测限均低至1%,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适用性。结论 本方法构建的三种阳性质粒分子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肉类掺假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逐渐接轨,我国现行的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已不能满足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需求,且不利于增强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本文总结了中国和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Microbiological Specializations on Food,ICMSF)、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欧盟(European Union,EU)、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食品卫生标准中沙门氏菌限量标准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沙门氏菌限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