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9篇
能源动力   10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SD大鼠McA- RH7777细胞系肝细胞肝癌(HCC)模型构建及其相关瘤体生长、检测指标及影像学特点,评价该模型构建方法可行性和模型稳定性。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30,肝脏注射种植McA- RH7777细胞0.2 mL)、空白对照组(B组,n=10,肝脏单纯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A组大鼠开腹手术后7、14、21 d分别接受MR和增强CT检查并测量瘤体长径。手术后7、14、21 d,分别随机取A、B组10、3只大鼠麻醉,经颈静脉取血检测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ea)、尿素(Urea);放血法处死大鼠,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形态。结果 A组27只(90%)大鼠成功成瘤,7、14、21 d时瘤体长径分别为(9.4±2.6) mm、(20.6±4.3) mm、(17.4±1.2) mm;成瘤大鼠CT平扫可见肝脏内低密度病灶,增强CT显示病灶环形强化,MR提示病灶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两组7、14、21 d血液ALP、ALT、AST、Crea、Ure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提示肿瘤组织形态。结论 SD大鼠McA- RH7777细胞系HCC模型是可行、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成瘤周期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适用于肝癌治疗研究的SD大鼠原位种植型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同时进行彩色超声、增强CT、MR等3种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McA- RH7777组和N1S1组,每组10只。称重后将McA- RH7777和N1S1肝癌细胞分别注入两组大鼠肝左中叶内,术后连续3 d腹腔注射青霉素(20万U/只)和地塞米松(2.5 mg/只),以抗感染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7 d,采用彩色超声、增强CT、MR鉴别肝脏肿瘤,记录模型鼠体重,取出肿瘤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7 d,McA- RH7777组、N1S1组大鼠分别死亡2只、1只,影像学检查显示成活大鼠全部成瘤,建模成功率分别为80%(8/10)和9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大鼠体重分别减轻(50.00±24.93) g、(36.44±7.75) g;肿瘤体积分别为(316.43±265.84) mm3、(188.58±137.47) mm3。两组大鼠处死后,尸检结果与影像学检查一致;肉眼观察McA- RH7777肝癌外观呈团块状,N1S1肝癌呈结节状。HE染色显示McA- RH7777肝癌为高分化肝癌,N1S1肝癌为低分化肝癌。结论该方法能成功、高效地构建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同时通过不同影像学技术实现诊断和评价,为肿瘤介入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肝脏肿瘤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介入治疗发展取决于新材料、新设备、新药物的开发及应用,而这些应用的临床前动物实验是评价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一环。肝癌动物模型在介入治疗新方法探索中有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但目前适合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肝癌动物模型很有限,主要局限于大鼠和兔。受动物体型限制,常规介入器械和设备不适用于介入操作,针对小鼠肝动脉内介入操作的器械尚缺乏,适用于大鼠介入操作器械也有限。本文就目前经肝动脉插管行介入治疗实验研究中经常选用的大鼠和兔肝癌模型类型、造模方法、介入操作、麻醉及影像学检查等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索射频消融(RFA)导管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方法 将10头实验小型猪分为3组:A组(n=6)直接行正常门静脉RFA治疗;B组(n=2)先行门静脉球囊封堵,然后行门静脉新鲜血栓RFA治疗;C组(n=2)先建立PVTT模型,待门静脉血栓机化后行门静脉RFA治疗。术后1、3、4周作MRI检查,4周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动物在功率5 W条件下接受RFA治疗0.6~3.6 min,MRI检查及1个月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异常。B组动物RFA后MRI检查提示门静脉区损伤较A组明显,术后1、3、4周内膜MRI检查提示门静脉水肿逐渐减轻;术后1个月病理学检查证实邻近肝组织损伤严重。C组在功率7 W条件下接受RFA治疗1.5 min,术后MRI检查未见消融区明显水肿,病理学检查可见机化的血栓坏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论 采用Habib VesOpen双极RFA导管治疗PVTT,应根据PVTT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RFA功率与时间。PVTT较轻时采用大功率、短时间RFA可能较安全,PVTT较重时改用小功率、长时间RFA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作用,并从形势发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铁路购买大型捣固车的可行性,给类似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给药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一种更简单、安全的肝动脉插管技术。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只;A组行改良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B组(对照组)行传统插管。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意外情况,观察术后大鼠状态。术前、术后即时、术后1周复查CT平扫。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给药成功大鼠术后活动状态和饮食饮水无明显差异;两组给药成功大鼠CT平扫未见明显差异,术后即时肝脏碘油沉积,胃肠道无碘油,术后1周可见部分碘油清除。结论 改良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诊断; 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究超选择血管造影CT(SSCTA)在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5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岛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SSCTA检查,对其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经腹部超声(TAUS)检查42例;超声内镜(EUS)检查48例;超声造影(CEUS)检查51例;增强CT检查30例;增强MRI检查48例;血管造影(SAG)检查54例,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以指导更好地选择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经腹部超声为21.4%,14.3%;超声造影为82.4%,58.8%;EUS为87.5%,68.8%;增强CT为70.0%,60.0%;增强MRI为87.5%,81.3%;血管造影为72.2%,44.4%;SSCTA为94.4%,88.9%。SSCTA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诊断方法(P<0.05),54例患者行SSCTA检查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SSCTA对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最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