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煤化工废水中存在的高浓度油及油泥的问题,本研究制备了高电荷、低聚合度的无机复合材料和低电荷、高聚合度的有机复合材料,探究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协同作用下对煤化工废水中油及油泥的聚结分离效果以及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在复合比例为500∶1的条件下,废水中油和固体悬浮物(SS)去除率分别达到55%和98%;现场试验发现,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对油含量1700~2000mg/L,SS含量为1500~2000mg/L的废水,油和SS的去除率一直稳定于50%和95%左右,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对废水中典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可知,该复合材料同时也对废水中各类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多环芳烃(PAHs)、苯系物和酚类物质的去除率可达到82.85%、41.9%和37.56%。可以发现,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可有效解决煤化工废水中油及油泥的去除问题,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有毒、难降解性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氨氮、酚类物质是典型的代表,氨氮含量在200mg/L左右,酚类物质含量占COD值的40%以上,浓度高达1000mg/L。如果对这些高毒性的物质不加处理或处理深度不够,则对环境和生命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酚类物质、氨氮的有效处理是实现煤化工废水无害化处理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综述主要从酚类物质处理技术与工艺、氨氮处理技术与工艺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的处理现状,也全面分析了各种技术与工艺的优缺点。使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更加科学的方法了解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处理技术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未来煤化工废水中酚类物质、氨氮处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混合充氧机能耗高、水下安装维护难的问题,研制了新型文丘里混合充氧机,重点研究了电机转速对文丘里混合充氧机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机转速200~1 400 r/min条件下,文丘里混合充氧机的循环水量与电机转速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气泡羽流模型的径向混合水流运动模型,并利用实测流速数据优化了水流的能量损失系数及夹带系数,成功模拟了不同电机转速条件下的径向水流速度分布;研究了不同电机转速条件下的有效混合半径,确定了文丘里混合充氧机的合适安装间距。电机转速400~1 200 r/min条件下,当电机转速逐渐增大时,水体复氧速率、氧的总传质系数和氧的传质效率均随之增大,混合充氧性能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生产废水毒性强、污染物浓度大、组分复杂的特点,以某头孢类药物中间体生产公司的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化+高级氧化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废水中SO42-、COD、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pH=12.5,AlCl3投加量为16 g/L,搅拌速度为300 r/min,反应时间为30 min的反应条件下,钙矾石沉淀法对SO42-去除率可达99.5%以上。同时采用混凝+O3/H2O2催化氧化,在最佳条件下,COD由28 260 mg/L降至515 mg/L、TN浓度由3 437.62 mg/L降至99.64 mg/L、TP浓度由12.93 mg/L降至0.10 mg/L,三者去除率分别高于70%、57%和66%;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变化,发现废水中主要含共轭双键和芳香族类化合物,处理后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结构,含量大幅降低,使废水可生化性进一...  相似文献   
5.
煤化工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化学需氧量(COD)最高可达30000mg/L,是一种典型的处理难度高的工业废水。油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氨氮是煤化工废水中污染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最高浓度分别可达10000mg/L、9000mg/L、4000mg/L。如果不回收,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油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氨氮的有效回收是实现煤化工废水无害化处理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油类物质、酚类物质、氨氮的回收技术与工艺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煤化工废水中油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氨氮的回收现状,并对各类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其目的是让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更加科学的方法了解煤化工废水中油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氨氮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最后基于节能、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理念,探讨了未来煤化工废水中油类物质、酚类物质以及氨氮回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紫外辐射剂量0~80 mJ/cm~2的条件下,探究紫外辐射对小球藻生长、光合性能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藻细胞内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小球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最佳辐射剂量40 mJ/cm~2条件下,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515 mg/L,光合性能维持在较高水平,Fv/Fm、Y(Ⅱ)、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分别达到0.588、0.594、46%、237 mg/L。相对于对照组,40 mJ/cm~2剂量的小球藻的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分别提高了39.40%和39.22%,accD和gap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约2.5倍和5倍,Me、Pk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40 mJ/cm~2剂量的小球藻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到40.17%,比对照组提高了16.5%,有利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降低高NH4+水源中的NH4+浓度,便于后续生化工艺处理,本研究选用天然沸石作为吸附剂,并考察了影响天然沸石对高浓度NH4+吸附性能的因素;通过研究天然沸石对高浓度NH4+的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特性,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天然沸石对高浓度NH4+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天然沸石投加量为50 g/L、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4 000 mg/L、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3 h时,天然沸石对NH4+-N的吸附量可达26.94 mg/g。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析表明,天然沸石对高浓度NH4+的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理论计算和红外光谱表征佐证了氢键和化学吸附作用的存在。天然沸石吸附高浓度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