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W市Z、X、D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已运行超过8年,面临大规模炭滤池换炭问题,为探寻最佳换炭方式,3家水厂分别采用了活性炭滤料的全换和半换2种方式进行对比.主要研究相同水源条件下2种换炭方式对生产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换炭方式在并网运行5个月后,活性炭滤料表面生物量稳定,均成功挂膜.相比于半换炭,全换炭方式对CODMn、UV254、TOC和消毒副产物等去除效果更佳,并且可以深入检查配水系统等隐蔽工程.但是,全换炭用炭量大,需要全部更换承托层,总体投入成本较大,短期投资效益较低.因此,选择全换炭还是半换炭方式,各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太湖流域大量蓝藻水需销纳的状况,研究开发了从蓝藻水中回收电能同时将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降解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 SMFC)体系.作者主要考察了不同底物类型对SMFC体系产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类型对所构建SMFC体系的运行特性有较大影响.功率密度峰值依蓝藻+乙酸钠、蓝藻、蓝藻+葡萄糖和空白体系的顺序递减,分别为15.59、12.72、10.52、8.35 mW/m2.COD去除率则依蓝藻+乙酸钠、蓝藻+葡萄糖、蓝藻和空白体系的顺序递减,分别为60.1%、27.2%、19.6%、18.1%.功率密度和COD去除率变化规律的区别,主要归因于发酵型底物葡萄糖的存在导致体系中去除的COD并非全部被产电微生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