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泥石流的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10~30a,甚至更长。在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以青川县黄家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泥石流产生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某电厂空冷塔钻孔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基检测工程为例,简述了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钻孔灰土挤密桩的设计、施工、桩基检测手段,根据检测结果,对复合地基进行综合判别。主要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家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引起崩塌、滑坡、不稳定边坡大量发育,形成的大量固体物质堆积于山坡及沟道中,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1],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泥石流活跃期可能持续10~20 a,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2]。本文介绍了肖家沟泥石流沟发育特征并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计算出不同频率暴雨下的输沙量,为省道303线的灾后重建以及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宝兴县城北郊区某斜坡高陡,岩体破碎,崩塌落石时有发生,特别是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不仅造成该处斜坡发生了多处崩塌,并且使斜坡岩体进一步松动拉裂,存在多个规模不等的不稳定危岩体,对坡体下方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详细的调查,对其坡体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危岩失稳后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