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50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酸法地浸生产常年注入硫酸导致采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形成硫酸盐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模拟矿山废水,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循环批次试验和连续运行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填料、循环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SO42-浓度、COD/SO42-值等对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运行条件为:海绵+K3混合填料、HRT=12 h、进水SO42-浓度约0.8 g/L、COD/SO42-=2;长期运行结果表明,30 ℃时,连续出水SO42-浓度约0.10 g/L,SO42-去除率达到87.9%,达到地下水Ⅳ类水及以上标准。  相似文献   
2.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42-浓度为(1 000±50)mg/L时,5种复合碳源比例均能获得较好的硫酸盐还原效果,剩余SO42-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质350 mg/L要求;当初始C/S=0~3.5时,随C/S比升高,SRB的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碳源的硫酸盐还原利用效率下降;在初始pH接近7.0时SRB硫酸盐还原活性最佳。反应体系pH和ORP值的变化可准确指示细菌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氧化沉淀法去除铁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分别在自然曝气、充气、除钙的条件下进行,对照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除铁配方,同时还着重对氧化反应速率和影响其因素的pH,Eh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以后试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场研究区水文地质迁移模型,分析pH、弥散度、扩散系数和温度等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在模拟中所起的作用.讨论研究了花岗岩地下水中铀扩散吸附时的弥散度、扩散系数、渗流速度、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参数,并用批式法测定了铀在研究区花岗岩粉末中的分配系数.同时运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Ⅱ模拟和预测铀元素进入花岗岩地下水后的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结果表明,铀在研究区地下水中迁移主要受pH值、弥散度、扩散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活性炭、Ag+及Fe2+为组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下永平铜矿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条件下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良好,但搅拌速度对浸出有较大的影响。搅拌速度为240 r/min时,浸出456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3%。酸化液可以代替9K+S培养基作为溶浸剂。用酸化液作溶浸剂时,浸出335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1.58%,比用9K+S培养基作溶浸剂时高出6个多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新疆某铀矿床地浸生产中的因地下水矿化度高而容易产生化学堵塞问题,在室内研究基础上,进行淡化少试剂现场浸出试验,得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和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淡化技术、氧化技术、酸化技术、加助溶剂技术是本工艺的关键技术。控制地下水矿化度小于4g/L、溶解氧浓度250~350mg/L、溶液pH值小于6.9、HCO-3浓度为600mg/L左右为淡化少试剂工艺最佳技术参数。该工艺技术将会对同类铀矿地浸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短缺,干热岩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符合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需求,对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新能源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文中分析了中美干热岩资源特征,岩石裂隙在热传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优化钻孔布局的方法、地热资源钻井成本估算,高温地热钻探技术与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中国干热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建议高度重视干热岩赋存特征与开采条件的研究,加强压裂贯通技术的研发,大力提升现有的钻探设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焦学然  史维浚  孙占学 《铀矿冶》2007,26(4):219-221
对比Sension 5便携式电导仪和称重法测定地下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结果,并对该便携式电导仪测定溶解性总固体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该电导仪测定法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在8.1~7066.7mg/L的测定范围内,相对误差为-0.96%~1.25%,RSD为0.408%,检出限为0.3mg/L,并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室内和野外现场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铀矿采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铀矿包括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煤岩型等多种类型。铀矿采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火山岩型和煤岩型铀矿常规地下开采为主,部分埋藏较浅的矿床则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铀的提取采用破磨搅拌浸出或堆浸工艺。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向砂岩铀矿开采转型,以采冶一体的原地浸出方式进行开采和铀的提取,按浸出剂的不同主要分为酸法、碱法、中性(CO_2+O_2)等工艺,其中酸法和中性浸出工艺在中国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微生物浸出技术在铀矿堆浸和地浸方面均有所突破,部分实现工业应用。清洁、高效和数字赋能是铀矿采冶发展的主要趋势,建设绿色、高效、智能的铀矿大基地也正在成为中国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溶浸范围是铀矿地浸开采经济技术评价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由于溶浸过程发生在地下矿层,溶浸范围的确定往往比较困难。本文以我国某砂岩铀矿地浸单元为例,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地浸抽注液流量数据,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粒子示踪技术对溶浸液渗流路径和范围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示踪迹线指示出了溶浸液从注液孔进入矿层后的不同渗流方向、速度及运移路径,沿该迹线的溶浸液流量有所不同,对抽液总流量的贡献率也不同。按贡献率大小从低到高剔除占总贡献率5%的那些低效率的迹线,保留占总贡献率95%的迹线,以此圈定了该地浸条件下的有效溶浸范围,计算得出有效溶浸面积是钻孔所围几何面积的1.5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