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传统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管理缺乏协同性、信息缺乏时效性、勘察成果缺乏共享性引起的信息沟通不对称问题,导致设计不完整、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使得工程项目的勘察方与设计方缺乏协调,影响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对接不流畅。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初步探索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对勘察成果智能化。在阐述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和勘察技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及其勘察成果的智能化分级方法,总结出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勘察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将勘察成果信息智能化的方式,创建三维地质信息模型,为设计、施工提供较为直观的地质结构特点以及与地质结构有关的数据变化规律,提高了勘察工作效率和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择形催化在精细化学合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序介孔材料具有相对大的孔径以及规整的孔道结构,探究其在有机合成中择形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考察了有序介孔碳载AuPd合金催化剂的孔径对苄醇选择氧化和喹啉选择加氢反应中分子尺寸选择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序介孔碳催化剂介孔孔径与反应物分子尺寸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依存关系。苯甲醇和喹啉等尺寸较小的底物分子可扩散进入3.5 nm的介孔孔道,在合金表面反应;而尺寸较大的分子如2-甲基苄醇和3,5-二叔丁基苄醇,内扩散受到限制,几乎不能发生转化。当孔径扩大至5.0nm时,2-甲基苄醇可扩散进入孔道,催化氧化的转化频率(TOFPd)可达307 h-1;进一步扩大孔径至6.0 nm,尺寸更大的分子如3,5-二叔丁基苄醇也能被氧化,TOFPd达到140 h-1。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防寒抗冻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探讨了寒区铁路隧道排水系统及隧道结构防冻技术,包括隧道结构保温层设置、季节性冻土区及多年冻土区隧道结构的抗冻方法;并对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前沿方向,如空气幕保温系统和地源热泵加热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隧道防寒抗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涌水突泥具有突发性和严重的破坏性,给隧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技术人员对涌水突泥的风险管控水平,实现涌水突泥风险的分级管理,通过对隧道通水突泥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隧道涌水突泥风险的分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突泥的风险等级取决于涌水突泥发生的概率等级以及涌水突泥发生后造成的后果等级两个因素;涌水突泥的概率等级取决于地下水水压、水量、围岩破碎及软弱程度、隧道设计施工管理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建地铁穿越高铁桥梁的工程问题。本文以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京张高铁西二旗特大桥为背景,使用Flac 3 D软件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高铁桥梁的影响,穿越施工前设置隔离桩来控制西二旗特大桥的变形。结果表明:隔离桩可以有效隔断土层破裂面的发展方向并减小影响规模,对桥梁X方向和Y方向的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桥梁墩台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接近,且最终实测水平位移不超过规范规定的2 mm,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异常暴雨导致的工程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基于某实际工程在暴雨工况下出现大变形事故,针对事故原因,对基坑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钢筋堆载和静水压力的增加,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增加,且地下连续墙与车站结构间存在的间隙能够放大钢筋堆载和静水压力对结构变形的不利影响。(2)通过对地下连续墙结构进行强度验算发现,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大,连续墙结构会产生破坏。(3)工程事故原因为,地下连续墙与车站侧墙间存在裂隙、基坑一侧地表存在钢筋堆载、静水压力增加、地下连续墙结构发生破坏。(4)为了保障基坑在暴雨工况下的安全稳定,应当对设计进行优化,在工程施工阶段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还应当做好对工程应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的水资源紧缺,主要地下水资源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量增大,同时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的现象频发,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济南泉域地下水的现有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发现现状条件下仅靠每年的降水量优化计算后的开采方案达不到保泉供水的目标,因此结合目前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优化补源开采方案。结果显示:相较于仅靠大气降水补给的现状方案,通过回灌补源,在满足红色预警水位的条件下,泉域地下水在丰、平、枯、特枯四个典型水文年中均具有了一定的开采潜力。这表明人工调蓄补源是维持泉水常年喷涌的有利手段,为济南泉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