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优化苗尾水电站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反滤Ⅰ料中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控制指标的工程需要出发,开展了关于反滤Ⅰ料中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控制指标的系列静力特性试验,分析了将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控制指标从5%优化至8%以后的渗透特性、固结特性、三轴静力剪切特性和反滤协调特性。结果表明:反滤Ⅰ料渗透系数可满足设计要求,应力~应变曲线具有非线性、压硬性和弹塑性等一般规律,基本符合邓肯—张模型;优化反滤Ⅰ料中小于0.075 mm细料含量对于提高反滤料与心墙及堆石料的变形协调能力是有利的;在坝体填筑期间适量洒水能够提高反滤Ⅰ料的压实干密度,减少浸润线以下的坝体由于浸水引起的附加变形,且反滤Ⅱ料能够对反滤Ⅰ料起到明显的反滤保护作用;将反滤Ⅰ料中小于0.075 mm细料含量控制指标从5%优化至8%从静力力学特性分析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于其动力及震动液化特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电设施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水电设施受战争与恐怖袭击影响研究现状以及我国水电设施的安全形势与可能面临的战时威胁,重点阐述了开展水电设施战争与恐怖袭击研究的重要意义与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可知,我国水电设施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围绕水电设施的战时安全相关问题的研究亟待展开,特别是防御等级划分、损毁机理、战时联合调度、应急预案与防御力量等问题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崩塌型堰塞坝的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崩塌型堰塞坝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地形、坡面运动和水流冲刷。地形条件为崩塌体的形成创造了可能,坡面运动条件保证了崩塌体能够到达河床及对岸,河流冲刷条件确保了冲击入河的岩土体不因水流冲刷而被瞬间带走。崩塌型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不稳定因素积累、重力崩坠以及撞击-弹落-重夯成坝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对2种击实功、3种击实尺寸、8种掺砾量的人工砾石土进行击实试验,研究人工砾石土颗分曲线、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破碎率、细料变化等特性。得出尺寸效应、骨架作用、掺砾量、击实功是人工砾石土击实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人工砾石土在击实功能的作用下颗粒级配趋于良好,其最优含水率均随人工掺砾石量的增加而降低,破碎主要发生在粒径大于约为最大粒径的0.5倍的颗粒范围内。当掺砾量小于60%时,采用2 690 kJ/m3功能300型击实对超大粒径人工砾石土进行质量控制是完全合适的。对于超大粒径人工砾石土的压实度检测,采用粒径小于20 mm的颗粒更能反映击实料的细料变化。  相似文献   
6.
超大粒径人工砾石土的击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击实功、3种击实尺寸、8种掺砾量的人工砾石土进行击实试验,研究人工砾石土颗分曲线、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破碎率、细料变化等特性。得出尺寸效应、骨架作用、掺砾量、击实功是人工砾石土击实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人工砾石土在击实功能的作用下颗粒级配趋于良好,其最优含水率均随人工掺砾石量的增加而降低,破碎主要发生在粒径大于约为最大粒径的0.5倍的颗粒范围内。当掺砾量小于60%时,采用2 690 kJ/m3功能300型击实对超大粒径人工砾石土进行质量控制是完全合适的。对于超大粒径人工砾石土的压实度检测,采用粒径小于20 mm的颗粒更能反映击实料的细料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有的土石料动力本构关系,综合分析了土石料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动弹塑性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对高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的适用性。应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建立动力方程,根据总应力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基于动力反应结果利用Newmark法或等效应变势法进行永久变形分析,依据不排水动力试验结果进行关键曲线的液化判断是最为合适的高效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计算途径。利用该途径,依据糯扎渡水电站高土石坝坝料特性,对该坝的动力响应进行了人工合成地震波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得出该坝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都小于2,但是"鞭梢"效应明显,坝顶加速度反应较大,可在坝顶附近采取局部抗震加固措施,该情况与坝体抗震结构设计一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多发频发,为提高防汛救灾的效能,先从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特点,再从防汛救灾工作机制、防汛救灾能力建设、水利防汛基础设施等4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北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防汛预案不健全、防汛救灾意识弱、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病险库坝较多且年久失修、城市现有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具体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开展防汛救灾调查研究、加强防汛救灾力量建设、加快提升防汛救灾保障能力、规划建设高质量的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完善预警预案、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社会防汛救灾能力、搞好防汛物资储运、开展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整治等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提升北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堰塞坝根据形成机理不同可分为滑坡型堰塞坝、崩塌型堰塞坝和泥石流型堰塞坝3种。对占总数70%以上的滑坡型堰塞坝的形成地形条件、河床条件、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条件下堰塞坝形成的可能性,并指出在我国易于形成滑坡型堰塞坝的区域。基于堰塞坝的形成条件,对堰塞坝形成的蠕滑拉裂、剪切面贯通、剧烈启动、高速凌空飞跃和撞击、弹落、重夯成坝5个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坡度30°~45°、水深较浅、河床较窄的斜坡地带,最易形成滑坡型堰塞坝。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以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一总队先后多次参与了国家自然灾害的抢险工作。为满足应急救援准备专业化、实战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结合近年来水电部队的抢险实践,分析了应急救援装备在抢险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发展现状,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