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性人造沸石具有独特的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镍离子(Ni(Ⅱ)),因而针对低成本的改性人造沸石对废水中Ni(Ⅱ)的吸附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通过高温活化法对以煤基固废为原料制备的人造沸石进行改性,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Ni(Ⅱ)模拟废水溶液,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动力学研究和等温吸附研究,探究改性人造沸石吸附Ni(Ⅱ)的可行性及吸附效果,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500℃温度下煅烧1.5 h时人造沸石的改性效果最佳;其对Ni(Ⅱ)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提升,最终趋于平稳;而Ni(Ⅱ)的去除率随着振荡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pH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性溶液、高温条件有利于含Ni(Ⅱ)废水的净化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发现,改性人造沸石的投加量对于去除率的影响最大,而振荡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小,改性人造沸石的投加量、吸附时间、pH和振荡温度该4个影响因素均为非显著性差异。在改性人造沸石投加量0.8 g、吸附时间200 min、pH=7、振荡温度55℃、振荡速率160 r/min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其结构。本实验在反应原料中以不同的 X_(Ce)=Ce/(Ca Ce)(摩尔比)引入铈离子(范围在0%到10%),采用了水热法合成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用 TEM、EDS、XRD 和 FTIR 对合成产物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Ce~(3 )可进入羟基磷灰石晶格中,置换其中的 Ca~(2 );颗粒尺寸能随着 X_(Ce)的增大而变大,当 X_(Ce)≤5%时全是纳米级的颗粒。总而言之,本实验证明利用水热法可合成成分纯且分布均匀的掺杂铈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改性榴莲壳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结晶紫模拟废水溶液。结果表明,提高改性榴莲壳投加量、振荡速率、pH以及延长吸附时间有利于对结晶紫的吸附,而温度的变化对结晶紫的吸附影响不明显。当改性榴莲壳投加量为0.5g,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60min,振荡速率为140r/min时,改性榴莲壳对结晶紫的去除率可达99.78%。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等温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改性榴莲壳与结晶紫之间发生多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98.51mg/g,吸附过程是以物理吸附占主导的自发、放热过程。改性榴莲壳在印染废水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经过磷酸改性的花生壳和木屑制成混合吸附剂对水中活性艳红K-2BP进行吸附研究,通过静态试验系统地考察了混合吸附剂中改性花生壳和木屑的质量比、混合吸附剂的投加量、p H、温度和振荡速率等重要因素对K-2BP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和木屑对10 mg/L K-2BP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改性花生壳和木屑的质量比1∶3.5,混合吸附剂的投加量0.9 g,温度328 K,p H值14,振荡速率120r/min,水中K-2BP的去除率可达98.6%,影响因素中p H值的影响最大。Langmuir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合吸附剂对水中K-2BP的吸附过程,理论的最大吸附量为10.83 mg/g,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因此改性花生壳和木屑吸附K-2BP技术在实际污染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廖颖敏 《广东化工》2010,37(7):167-167,176
文章关于如何选择合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发现在设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有重点地、系统地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内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