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结合神木县采兔沟水库泄洪洞地基加固工程实例,根据点面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开挖检测、钻孔取芯强度试验、砂样密实度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地质雷达扫描等方法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分别从可控压密注浆桩桩身的完整性、桩身强度、复合地基桩间砂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地基整体密实程度等方面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J—Ⅱ型灌浆压水测控系统是典型的三参数、大循环机型,具有流量、压力、水灰比全部在线非接触测量,数据真实、可信、不合人为因素等特点,其大循环运行方式还原了循环式灌浆(尤其是帷幕灌浆)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循环灌浆水灰比人工输入、灌浆泵吸浆管道和流量计经常沉浆堵塞、灌浆孔易埋钻等致命缺陷,确保了灌浆质量。传感器 主机 数据转存器 微机灌浆资料管理软件,实现了从现场检测数据到基地内业成图成表全部自动完成,大量减少了内业整理资料的工作量,且资料图表标准规范,极大地方便了业主、监理对灌浆这一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灌浆试验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影响灌浆强度数值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元线性回归,推出了该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回归公式,供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大、中型水电站开发的灌浆工程中,小循环灌浆方式因为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而被逐渐杜绝应用,为确保灌浆工程的质量,广泛采用还原了循环式灌浆法的大循环灌浆方式,本文阐述了小循环灌浆的弊端,相应提出了大循环灌浆方式。叙述了三参数、大循环灌浆自动记录仪对灌浆流量、水灰比两个参数的检测原理。并简述了作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对灌浆自动记录仪改进及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灌浆自动记录仪中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灌浆工程中正确选用的原则、现场合理安装及使用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小循环灌浆法的电磁流量计无法准确、真实检测小流量的缺陷及大循环灌浆法中电磁流量计选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管幕预筑法竖井设计在国内尚无相应规范,施工过程中其支护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变形受力特性与安全性尚需进行研究。以某管幕预筑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竖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竖井支护结构及周边土体的位移与支撑轴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管幕预筑法竖井施工过程对周边土体的变形影响较小,反映竖井新型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效果很好;顶管对各部分支护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顶进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灌浆试验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影响灌浆强度数值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元线性回归,推出了该值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回归公式,供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长江干堤岳阳城陵矶至临湘黄盖湖段堤防勘探施工的钻进工艺、取样工具、取心工具、孔内原位测试与试验、封孔等.  相似文献   
9.
U-Ⅱ灌浆压水测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压力、流量、水灰比三参数的过程动态检测.为保证灌浆记录仪的测量精度,必须做好仪器的校定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处理,即:(1)通过严格的出厂标定检验和灌浆现场定期的现场校验试验可基本消除灌浆记录仪的系统误差.(2)对灌浆自动记录仪各参数的现场检测数据进行随机误差的统计学分析,确定其数据的可信度,并不断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更合理的技术措施是减小测量随机误差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蒋磊  张可能  陈宾  彭环云 《广东建材》2011,27(6):143-146
红粘土边坡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本文以湖南省郴州市某红粘土边(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边坡的深部位移监测,分析研究了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软弱夹层、结构面参数、裂缝的发展等。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治滑坡的措施,结合边坡深部位移监测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程度,对于已滑动的边坡体掌握其演变过程,并做出有关预报,为业主、施工方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并对原有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的改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合理分析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