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新入海水沙情势下黄河口的地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流域气候变化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干预,黄河入海水沙情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河口区地貌演变也随之改变。为了解新入海水沙情势下现行黄河口地貌演变特征,基于利津站水沙数据和现行河口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沙情势由"水少沙多"向"枯水少沙"转变,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悬沙浓度降低,泥沙颗粒粗化;2002-2015年持续调水调沙的14年间入海泥沙共19.79亿t,其中有8.34亿m~3(13.09亿t)泥沙沉积在现行河口滨海区,而2016年由于水量极枯调水调沙首次中断,河口滨海区大面积蚀退,净蚀退量达0.72亿m~3(1.13亿t),现行河口2~5 m水深平均侵蚀厚度为0.38 m,对入海水沙锐减的响应最为突出;维持现行河口滨海区冲淤平衡的入海泥沙通量临界值为1.3亿t/a,黄河入海水沙情势的改变使河口地貌演变将出现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解析黄河河口尾闾摆动、大堤决口、三角洲演替过程与机制,认识到黄河河口尾闾每一次改道都再现了由地下河演变到地上河再决口改道的过程,而弯道环流裁弯取直过程中裁穿相对薄弱的悬河河岸,是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自然决口与摆动的根本原因。1855年以来10条主要流路形成的整个近现代三角洲依次各存在第一代三角洲、第二代三角洲、第三代三角洲的自然叠加关系,1988年至今的现行清水沟流路第三代三角洲已成雏形。黄河尾闾摆动与三角州形成是黄河多沙河口几千年来的天性,要保障黄河河口的健康生命,不仅要为现行黄河河口尾闾留出一块可以摆动的第三代三角洲,规划流路河口也要留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三角洲。  相似文献   
3.
左婧  高源  徐丛亮 《人民黄河》2022,44(1):33-36
为了解近年来黄河口拦门沙发育情况,利用2017—2019年该区域水下地形数据,通过GIS建立DEM模型,分析区域淤积变化情况,发现黄河口拦门沙向西北和东北方向逐年发育,近口门处水下地形变化剧烈,来水来沙是形成拦门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清8出汊流路发生了首次自然分汊摆动,表明河口已进入流路末期,在此河口行河进程的重大转折之际必须采取河口治理措施。此次自然分汊启示人们:①河口演变进程面临重大转折;②河口形态将对调水调沙产生重大影响;③河口复循环演变将使流路保持稳定;④应持续开展河口监测。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主要满足河道淡水鱼类栖息地及产卵场、河道洄游鱼类上溯通道和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场需求。综合考虑鱼类生活习性,径流传播以及与近海淡咸水混合时间和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月均流量特征,鱼类需水应重点关注3—5月。依据河道淡水鱼类和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从洄游通道的全程连续性出发,需要的低流量为240 m~3/s。结合自然时期流量脉冲特征,每年需要一次4月中旬持续8 d的峰值为890 m~3/s的流量脉冲;在此条件下,春季入海径流量为21.6亿m~3,已满足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环境要求的21亿m~3冲淡水量。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平均春季径流量已达到21亿m~3。通过优化年内或年际调度模式,满足鱼类春季生态需水具有很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